文章來源:希望之棲life-live-living https://nozomimo.blogspot.com/facebook粉絲頁搜尋-「希望之棲life-live-living」 每每經過北門,總是會留意不遠處的「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從外觀殘舊不堪的建築物、到覆上綠色鐵皮圍籬、蛻變至現在的風華再現,成為台北西區門戶新亮點.這一等,就是16年,「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終於在2020年7月7日正式開館,變身為「台博館鐵道部園區」.畢生代表作品幾乎都在台灣的「森山松之助」,師承「辰野金吾」-其建築設計中常見紅磚與灰白色系飾帶相間做法,及像王冠一樣的塔樓與圓頂設計,被稱為「辰野風格」.台博館鐵道部園區"廳舍"是園區中佔地最大的主建築,就是森山松之助的心血結晶,鐵道部廳舍為磚木構造,外廊樓板採用鐵軌混凝土構造,意味著建築1樓用舊式紅磚頭、2樓以上採用木構造,類似英國安妮復興式的歷史式樣,早年在英國常有類似建築.鐵路技術的發源地在英國,採用英國的建築樣式,頗有致敬的意味.正面以兩座塔樓塑造主要入口意象,一樓順著路口轉角設計圓弧造型,並於兩側各設三根古典柱式,二樓為雙柱支撐的兩米陽臺外廊,單斜屋頂上置大型老虎窗,一樓大廳以弧形天花板及柱列界定空間,由木作中央樓梯至二樓,室內多處天花板及牆面以灰泥雕塑裝飾,並採用臺灣少見的橢圓形天花板.森山松之助Wiki「台博館鐵道部園區」街廓內原有將近四十棟建物,歷經2005年興建捷運以及2013古蹟修復拆除不保存者,目前尚餘十棟,其中包含八處法定文化資產-六棟國定古蹟、兩棟市定古蹟.一入內就是一座很氣派、宏觀的樓梯,上面有精彩的立體石膏裝飾,入口旁的置物櫃,配合整棟建築的氣質,也特別設計的了一下.鐵道部古蹟展規劃了四個主題展間-"咱的鐵支路"、"火車日常"、"解碼鐵路信息"、"現在性時空秩序",於昔日決策台灣鐵道建設的辦公廳舍內,展示關於歷史事件、車輛、建設等圖文史料,和各種以鐵路為題的創作等.100%的場景還原,很有復古的味道,還不時有火車進站的月台廣播.坐在火車坐位上,搭配音效與窗戶特效,若此時與別人視訊說自己在火車上,完全不會被懷疑.舊時車站辦公室場景還原.2F展區-主題為"現代性時空秩序"與""解碼鐵路信息".櫃內模型展示四種過往鐵道橋梁常使用的橋樑:鐵公路併用橋、磚造橋、鋼橋、木造橋.我特別喜歡「台灣鐵道旅館」的展覽區塊,對於當時台灣第一座、也是當時唯一的一座西式飯店有著詳盡的展示.台灣總督府鐵道部於1907年6月21日著手興建台灣史上第1家西式旅館,地點選在台北停車場(火車站)前僅1百公尺的表町二丁目,也就是今天「新光三越站前店」和「大亞商城」的所在地.走進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雄偉的紅磚建築,玄關右側有事務室與電話室,其功能相當於今天各大旅館中的門房.1樓大廳的面積有45坪左右,其右側有酒吧與撞球室,左側則有置物間與會客室,穿過走廊後更設有吸菸室與讀書室.建築的後半部為廣達75坪的大食堂與廚房.而在大廳的左側一角,旅客們更可搭乘限重500斤(約300公斤)的升降梯到2樓,此為台灣史上首座升降梯.「台灣鐵道旅館」在1945年的台北大空襲被炸毀.當時「鐵道旅館」裡面所有的配件,從餐廳的刀叉到房間的瓷製馬桶,都是英國的舶來品.其正餐比照日本國家典禮晚宴,為法式料理、法文菜單.momo剛好碰到工作人員正在擺設桌上的餐點,很好奇的一直黏在旁邊仔細觀察對方倒底在做什麼.臺灣鐵道旅館外觀由日本第一代留德的海歸派松崎萬長所設計,本體為紅磚砌成,搭配白色石材.屋頂使用多種金屬材料,堅實厚重.這類馬薩式屋頂是帝國擴張時期的官廳建築特色,具強烈帝國威儀.建築正面有車道,中央的庭園種植台灣特色的植物.佔地有3069坪,不過建築物實際的面積是620坪,有三層樓高,飯店一共有30間房,住宿費依等級從27日圓到3日圓不等,在當時是有錢人才能進駐的昂貴價格.建築本體外,還有庭廊、花園、馬車停放所、馬房、冷凍庫和酒類冷藏室、表演舞台和觀覽席、廚房和點心製造所.「鐵道旅館」由鐵道部委由專業經理人經營,雖然價位較其他旅館高昂,然而工資、設備維持、原料採買等,都是不小的開銷,即使鐵道部每年補貼數萬元,旅館仍連年虧損,直至1930年代亦然,有時還被民眾反映"能說英語的接待員帶有傲慢態度",有人因此說"鐵道旅館是台灣經濟上華而無用的一大累贅".其實,做為官方營運且在當時相當罕見的西式旅館,鐵道旅館有其經營後援和營運使命,有時甚至為了親民而壓低價錢、提供招待券、從事公益,如1911年台北大水災,鐵道旅館就曾充任災民的收容所.在質感中走向雅俗共賞和增加各界人士使用率,是旅館經理人共通的治館方針.鐵道迷絕對不可錯過!耗資2300萬打造的動態鐵道模型,是館內一大亮點.選定1910年代台北工場與機器局建築、1970至1980年代台北車站周邊(台北鐵路地下化工程動工前的第三代火車站),以微縮比例1/80的模型場景,呈現台北鐵路沿線過往的記憶,模型盡頭就是控制室,由專人規劃不同車輛型號的火車動態展演.此區展覽空間的窗外看過去,正好是北門,鐵道部園區與北門、郵便局、三井倉庫等都是台北城重要的歷史見證,如何保存與活化,鐵道部園區做了很好的示範.整棟建築室內最精華的就屬部長室與會議室,在天花板與裝飾柱上運用了大量的立體石膏雕塑裝飾,但這一區卻也是損毀最嚴重的,復原之初只能依照一些殘件與舊照片,耗費極大的力氣恢復成他原本應有精彩奪目的樣子.從門廳、樓梯間、會議室到部長室,森山松之助當初在有限的預算下,決定以這一區塊作為重點區,花了比較多的力氣,做了許多精美的裝飾,成為最華麗的空間,在立體石膏的造型設計上,也帶入了台灣風情-鳳梨,用在柱頭的造型.非常厚重的金庫保險箱,以人力應該是完全般不動,本以為會有一些現金、黃金等錢財,原來只有一些重要文件與帳冊.「鐵道部」修復過程留下的物件與歷史文物,都封存在這裡.工務室前半部空間,變身為兒童展覽空間,"蒸氣夢工廠"因有人數限制,須先排隊領入場證,時間到再入場,每天有六個梯次,每一場限20名兒童. 小朋友最期待的重頭戲-電動小火車(限重20公斤),後面附上一節貨運車箱,可自由選擇自己想要運送的物資,這些很可愛、用布縫製成的,都是台灣當時最重要的物產-茶、鹽、甘蔗與木材.除了電動小火車外,還有木製火車軌道系列玩具以及火車著色遊戲,藉以分散排小火車的人潮.另外一間兒童體驗室,入場不用排隊,此處有更多與火車相關知識型的互動遊戲,寓教於樂,大人小孩都收穫滿滿.工務室的尾端房間改為古蹟修復展示工坊,訴說著修復工地角落的精彩故事以及鐵道部如何一步一步的蛻變,靠著古蹟修復團隊的堅持與努力,可以深深地感受到老一輩職人的堅持與參與古蹟修復的驕傲,看著這些展示,非常讓人感動.特別的是,2015年來自日本東北的國寶級匠師佐佐木信平,應台灣博物館之邀來台協助鐵道部古蹟修復,同時與產自311震災災區的宮城縣石卷市雄勝町的石板瓦,災後尚未恢復生產,日方盡力搜集海嘯後殘存建材,加工供應約3000片18乘以30公分建材,趕上台灣施工時程,與來自災區的匠師同抵台灣,分外珍貴.原電源室-創建時間早於1925年,可能為機械發電,或做為蓄電廠的單層供電場所,歷經多次增建,為配合南廳舍、北工廠的基地走向,平面形成曲折特殊角度.構造為有扶壁柱磚造承重牆身,木造桁架屋頂,上方設有俗稱太子樓的通風散熱氣窗.現改為鐵道餐廳,飯受懷舊風的鐵路便當餐點.園區內特色建築物-八角樓男廁,為磚造一層樓歷史主義風格建築,因職員以男性為主,因此只設置男廁.屋頂砌石板瓦,主結構為鋼筋混凝土中空八角柱,上方為通風口,和外牆間由八根鋼筋混凝土樑相連接,宛如一把撐開的傘,八個小便斗圍繞在八角柱周圍,有門便所則分佈於八角形的的兩個邊,每個邊有兩間共四間,便所後方配置便於清除的戶外化糞池.外牆以洗石子、牆面分割線來表現仿石砌的古典風格.戰時指揮中心.座落於園區西北側,1943年興建,設計者為鐵道部工務課技手鳥巢英一,為鐵道部高層員工避難之處,以鋼筋混凝土建造,分為上下兩層,上層露出地面約7公尺高,為避彈而採圓錐造型,外部防護壁為戰後因應國共內戰增建.內層入口設有防爆鐵門,下層埋入地下,室內壁面有包括車站、橋樑、河川、隧道在內的全臺鐵路圖,並有通風口與地面相連. 「台博館鐵道部園區」的風華再現真的很讓人驚豔,除了能滿足建築迷與鐵道迷之外,一般民眾,不管是大朋友還是小朋友,都能透過他不同的展覽型式與互動體驗,沉浸其中,絕無冷場的逛上一整天,台灣博物館的展場規劃與設計,已在水準之上. 國定古蹟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修復紀錄短片 導覽名額秒殺!鐵道部古蹟修復帶你搶先看 臺博館鐵道部園區地址:台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一段2號.開放時間:09:30~17:00,休週一.門票:全票100元,半票50元.四館聯票全票130元、半票65元,購票日起一個月內參觀本館及古生物館、南門館及北門館.官網:鐵道部園區官網. [台日知事]塑造近代台灣都市面貌的日本建築師[台日知事]來台修鐵道部古蹟 日本國寶展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