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蔡幸儒或清蒸,或油炸,或淋點又麻又辣的湯汁,在台灣的夜市、街道,不難見到或聞到「它」的蹤跡.台灣小吃「臭豆腐」不僅臭名遠播,2019、2020年更接連有臭豆腐小吃店臭上米其林必比登小吃推介.但臭豆腐這令人又愛又恨的這一味,又是從何而來呢?臭滷水藏風味關鍵!說起「發酵食品」或許大家首先想到的會是豆腐乳、味噌、泡菜紅麴、食醋等產品,但其實臭豆腐也屬於「發酵食品」的一種.而臭豆腐風味形成的關鍵,也出在這發酵而成的「臭滷水」.一般傳統商家製造臭滷水原料,多是以莧菜梗、高麗菜、竹筍、豆腐、帶殼蝦子、食鹽等食材視葷素需求調整,放置於溫度合適的乾淨環境,自然發酵約1天~數星期製成.在臭滷水發酵完成後,再將豆腐浸泡於其中約1~數星期,等待豆腐吸飽臭滷水湯汁,促使豆腐的蛋白質成分與臭滷水中的微生物菌叢(一般常包含芽孢桿菌、腸球菌、乳酸菌等)反應,形成具有特殊風味的胺基酸,臭滷水微生物菌叢分解產生的「含硫胺基酸」更會進一步被分解,產生少量、帶有臭味的硫化氫、氨等氣體.最後以清蒸或油炸等方式,進行加熱煮熟,這道「聞臭吃香」的必比登級美味才能大功告成.製程若不慎,也有食安風險不過儘管臭豆腐憑藉著這一味,吸引不少饕客一嚐,但其傳統的臭滷水製作方式卻也隱藏著食品衛生疑慮與品質不穩問題.2004年便曾爆出業者為求快速製作,將臭豆腐浸泡於強酸液後,再泡進蝦殼臭水的驚人做法.過去南投中興新村亦有臭豆腐名店發生沙門氏桿菌所引起的食品中毒事件.但事實上,在食品科技的發展下,近年來臭豆腐的風味關鍵物質「臭滷水」早有更科學的作法.科學製法不僅更安全,還更快!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團隊,過去便曾蒐集全台各地有名臭豆腐商家的臭滷水,將其分離、分析其中參與作用的關鍵菌種,並進一步排除臭滷微生物菌叢中的「無作用菌種」與「有害菌種」.透過分離純化的菌種進行培養製作臭滷水,不僅可大幅降低食品危害風險、塑造更穩定可控的衛生條件,更讓原先臭滷水的發酵時間得以從4~6個月,縮短至1~2週,是更安全且快速的新方法,而此技術後續食品所也技轉至民營企業,從技術走進商業應用.新北市永和區有臭豆腐業者技轉進行改良,配合水果配合浸泡,發展出榴蓮、草莓風味臭豆腐.留心烹調方式,避免高油、高鹽攝取!不過儘管現在製作臭豆腐有更科學的方式,但享用臭豆腐這一道美味,仍得適可而止.衛福部南投醫院陳佳祺營養師便表示,雖然臭豆腐發酵過程亦有不少營養成分,如維生素B12及乳酸菌等,但以1份約5塊的清蒸豆腐來說,熱量便約300大卡,若為油炸每份熱量更高達500大卡.在食用時,應盡量選擇口味清淡、減少油炸烹調的臭豆腐,以避免攝取過多熱量,造成身體負擔.此外,吃臭豆腐常加的泡菜與醬料多為重口味調味,亦需注意鈉含量攝取.審稿編輯:林玉婷延伸閱讀▶蚵仔麵線的「紅」麵線不是靠染色!多一道工就讓它久煮不爛!▶滷肉飯上的黃蘿蔔怎麼那麼黃?拆解國飯經典配料秘密!▶雞排為什麼那麼好吃?關鍵全都在這裡!參考資料▶2019餐桌上的科學:發酵食品吃多少-「科普一傳十」Youtube頻道▶臭名遠播-臭豆腐滷汁發現新菌-生物資源保存及研究中心▶為什麼味道鮮美的臭豆腐,聞起來那麼臭?-台灣網路科教館▶臭滷水的製造方法及所用的發酵培養基-中華民國智慧財產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