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多數的大人來說,網路社交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一個人如果沒有使用line、臉書、IG其中的一個,肯定會被別人覺得難搞.在不少社交場合,大家已經省去換名片的過程,而是互相用手機掃描一下,加好友. 網路社交對我們帶來一些改變,有一些是好的,像是方便聯絡,可以得知朋友的近況;也有一些是不好的,像是訊息量爆炸、被霸凌等等的.那麼,到底孩子該不該利用網路來當作一個社交的媒介呢? 答案是否定的,一些社交平台都規範用戶要滿13歲才能註冊,某部分也是認定不足這麼年齡的人,不適合使用.那麼為什麼我會認為孩子不該有網路上的社交生活呢?第一個原因,這些平台的機制本身是有問題的.如果大家有看紀錄片TheSocialDilemma,就會知道,社交平台美其名是讓人可以透過網路來交流,實際上卻是一個被迫接受推銷的平台.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那些你沒有花錢使用的社交平台,都在利用你來賺錢. 第二個原因,對孩子來說,他們主要的社交圈都是同學,而這些同學基本上是每天都可以見面的.白天已經見了十個小時,回家沒有必要還要透過網路社交來維繫感情.此外,孩子之間也沒有那麼多互相協作的需求,所以使用網路社交平台,娛樂價值絕對高於務實價值.第三個原因,孩子的社交能力還沒有發展成熟,如果他們太早就沈浸在網路社交的世界,可能會讓他們未來在實體社交能力的發展上會有障礙,甚至會想要逃避實體的社交.可是,照目前的發展態勢,實體社交還會存在好一段時間.第四個原因,現在的父母還沒有足夠的意識,覺得自己要引導孩子怎麼在網路上和人互動.你或許會覺得,在實體生活中,你也沒有常常引導孩子該怎麼做,那為什麼網路社交就一定要教他們呢?關鍵在於,你在實體生活中,可能不一定有教孩子,但他可以透過觀察,來學習到底該怎麼跟其他人互動.如果你沒有告訴孩子,亂傳送貼圖,會帶來不好的後果,他們可能就不會知道.如果你沒有告訴孩子,在網路上發送的東西,會快速被傳遞出去,他們可能就不會知道. 如果你沒有告訴孩子,網路上有很多假的資訊,不能隨意相信,他們可能就不會知道. 對孩子來說,社交還是實體的好為什麼我會說實體社交對孩子還是比較好呢?首先,因為孩子理解他人意圖的能力還不夠好,所以如果只透過文字或是靜態的圖片,很有可能會誤解別人的意思.在實體社交中,他們有比較多的線索,可以幫助他們去理解一個人的議題.但網路社交,基本上是殘缺、不完整的,甚至有一點曖昧.像是若有一個人發送一個我愛你的貼圖,你到底該怎麼看待呢? 再者,因為孩子不熟悉網路社交的特性,像是匿名、快速擴散等特性,會把一些人不經意的惡評看得太認真.關於這一點,很多成年人也深受其害,不然不會有一些知名人士,會因為網路上的評論,而選擇結束生命. 最後,人與世界的關係,基本上也仰賴生理上的感受.雖然你喜歡的人傳訊息給你,你可能也會小鹿亂撞,但是若這個人在你面前跟你打招呼,你的反應會是更劇烈的.孩子基本上還沒有建構足夠的能力,讓他們可以理解和人的互動,究竟是怎麼一回事.若太早斷絕生理上的反饋,會讓他們的社交能力有所欠缺.對這個觀點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這篇論文來看.如果真的要打造一個兒童的網路社交平台,該怎麼做?誠如上面我說的,我認為孩子不該把網路社交當作主要的,充其量只能扮演一個輔助的角色.依據這樣的想法,我認為兒童的網路社交,大概就是用來讓孩子約時間,僅此而已.另外一個我認為可以鼓勵的做法,是讓孩子看似跟一些能夠提供知識的人當朋友,透過看似人際互動的過程,來獲得新知識.例如跟一個<現代牛頓>對話,牛頓可以問孩子,有一個人把重量相同的鐵塊和棉花從台北101上面丟下來,哪一個會先到地面呢? 現在其實就有一些學習程式語言的工具,是透過對話的方式來讓人學習知識,這個是我認為適合孩子的一種方式. 面對未來,要不要讓孩子上網路社交平台可能不是一個選擇,而是必須要這麼做.期盼在那一天到來之前,我們已經做好準備了,知道該怎麼讓孩子可以在網路上與人社交,並且盡可能發會最大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