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談到肝,大家腦海都會冒出「肝不好,人生是黑白的」這句深植人心的廣告詞.肝臟是全身最大的內臟器官,負責多種生理功能,包括肝臟會製造膽汁來幫助脂肪、膽固醇、以及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多種的營養素、藥物進到體內後,需要肝臟處理、代謝;肝臟能幫助分解血液中的有毒物質;肝臟可製作多種凝血因子、合成蛋白質、並能調節免疫反應.身負重任的肝臟若是功能衰竭,身體機能就會受到嚴重影響.肝臟移植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外科部部主任李威震教授指出,很多原因都可能導致肝臟衰竭,例如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膽道疾病、脂肪肝等,皆會使肝臟慢性發炎,漸漸進入肝硬化,甚至肝癌.當肝臟機能嚴重受損,目前沒有替代方案能夠取代肝臟功能,因此,「肝臟移植」是患者需要考慮的重要治療選擇.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有經驗豐富的肝臟移植團隊,幫助患者重獲健康新生活. 李威震教授帶領的移植團隊多次創下台灣肝臟移植的紀錄,於2003年完成國內首例分肝手術,並獨創的「李氏公式」成功將一個肝臟移植給兩位患者;2006年完成國內首例血型不相容患者的活體移植;2019年完成國內首例、全世界第二例的孕期肝臟移植手術,再次立下台灣移植醫療史的里程碑.如何進行肝臟移植手術?李威震教授表示,肝臟移植手術相當複雜,首先要從捐贈者身上取下健康的肝臟,並要移除受贈者身上原本受損的肝臟,再植入捐贈者的健康肝臟.在取下肝臟與植入肝臟的過程中,醫師需要截斷或吻合肝動脈、肝靜脈、肝門靜脈等多條血管,還要重建膽管,讓膽汁能順利流入腸道.「捐贈者的身分可能是大愛捐贈的腦死患者,或是患者五等親內的活體捐贈.」李威震醫師道:「我們還可以把從大愛捐贈的肝臟分成兩半,分別移植給兩位的受贈者.」由於受贈者的肝臟功能已經受損,凝血功能很差,而肝臟內含非常大量的動脈、靜脈,是個具有大量血管的器官,因此比起一般手術,患者在肝臟移植手術過程中大量失血的可能性更大.醫師會打開患者腹腔,確定腹內沒有腫瘤轉移後,逐步分離出重要的血管並取下受損的肝臟,這過程可能就得耗費四到五個小時;之後再將捐贈者的肝臟植入於受贈者體內.若患者的身體狀況不佳,困難程度還會提升.肝臟移植手術過程複雜,可說是最困難的手術之一,時間可能長達十個小時.不過,李威震醫師卻曾經率領移植團隊創下紀錄,一天內完成四台肝臟移植手術.肝臟移植術前計畫很重要目前肝臟移植的來源有兩種,一種是大愛捐贈的腦死患者,另一種是患者五等親內的活體捐贈.或許大家會覺得很奇怪:「肝臟只有一個,如何能將肝臟活體捐贈給親屬呢?」李威震教授指出,擬定移植計畫時,要先評估受贈者的體型,了解需要多大體積的肝臟才能滿足生理需求.肝臟移植手術前,會根據捐贈者腹部電腦斷層掃描的結果,經過複雜的微積分計算,確立捐贈肝的份量.而且絕對要以不傷害捐贈者的健康為前提,也就是手術後捐贈者剩下的肝臟體積不能少於原本肝臟的三成.台灣肝臟移植以親屬捐贈的活體移植為主,肝臟有強大的再生能力,且台灣技術與歐美及亞洲先進國家並駕齊驅,捐贈者的健康大多不會受到影響,術後只要在家好好休養,不需服用藥物,肝臟就會漸漸恢復到原本體積的八至九成,肝功能也可恢復至與一般人無異.至於,大愛捐贈的肝臟要如何分成兩半,捐給不同的受贈者呢?分肝手術並不容易,利用李威震教授創立的「李氏公式」,能夠更精準且快速地達成目標.「正常的肝臟血流有75%來自於門靜脈,門靜脈的分叉可以分成左右兩邊,或變成三叉狀,」李威震醫師道:「肝臟的體積大小與血流量成正比,因此我們透過計算肝臟分支血管的截面積,就能了解不同部分的體積比例.」李式公式曾被發表於國際知名醫學雜誌,由於操作簡便快速,在臨床運用上值得信賴,目前國內外許多醫學中心也都採用李氏公式來執行分肝手術,讓大愛捐贈的肝臟幫助更多的人.突破肝臟移植手術的困境過去台灣開放的活體移植手術捐肝者條件是患者的三等親,後來卻常因為「血型不相容」而找不到捐贈者,現在已開放到五等親可以捐贈.台灣第一例打破血型不相容困境的就是李威震醫師率領的移植團隊,從2006年起做了第一例血型不相容的肝臟移植手術後,也將經驗分享給其他移植團隊,讓更多有意願的捐贈者能達成幫助罹病親屬的夢想,對於小家庭的罹病者來說,更是一大福音.「我們現在已駕輕就熟,」李威震醫師笑著說:「在經過適當的處理後,血型不相容已經不會影響肝臟移植患者的存活率.」李威震醫師的另一項創舉是替孕婦做肝臟移植.部分孕婦可能在懷孕期間,突然B型肝炎發作,導致急性肝衰竭.原本這是一個令人束手無策的難題,因為進行肝臟移植,麻醉與手術會對孕婦造成很大的影響,而術後的免疫抑制藥物則可能影響胎兒.執行孕婦肝臟移植除了需要精湛手術技巧外,也需要醫師對胚胎學及婦產科等知識有足夠了解,目前全世界曾完成孕婦肝臟移植的案例僅約五例,其中成功生產的有三例,而李威震醫師就完成其中一例.肝臟移植術後照護提升存活率影響移植術後存活率的重大關鍵是穩定使用免疫抑制劑,患者術後須透過免疫抑制劑來抑制免疫系統,降低對新器官的排斥反應,延長新器官存活時間,提高存活率. 「持續穩定服用免疫抑制劑十分重要,」李威震教授提醒道:「如果移植後患者沒有乖乖服藥,身體會對新的肝臟產生排斥反應.這時便需增加抗排斥藥的劑量才能控制免疫反應,但也會增加患者感染的機會,還可能傷害腎功能、增加癌症發生的機會,肝臟也會反覆受傷.」所以,若受贈者於服用藥物期間感到任何不適,都應儘快回診與醫師討論,或與個案管理師、協調師聯絡,千萬不能自行停藥或減藥.接受一個新的肝臟,就像是獲得重生,「希望患者好好珍惜照顧自己的身體,」李威震醫師殷切地交待:「不抽菸、不喝酒、不嚼檳榔,務必改掉各種不良生活習慣,記得按時服藥,並與醫療團隊密切合作!」 ※本文由照護線上授權使用,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