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母乳、親子同室、產後憂鬱在台灣風向上不管是網路媒體、或是留言、或是街頭巷尾,常常都會被連在一起,甚至可以算是年經文了,沒話題的時候可能就會被拿出來鞭一鞭,但說也奇怪,明明國外的研究不管是哺餵母乳還是親子同室,研究統計和教科書上都是降低媽媽產後憂鬱,怎麼到了台灣就完全變了個樣?? 身為一個從反親子同室到挺親子同室的兒科醫師三寶媽兼國際泌乳顧問,忍不住想來分享自己轉變的心路歷程和想法. 首先,我完全贊成沒有配套制式化以達評鑑標準為目的沒有足夠產前了解 的母嬰同室會逼瘋媽媽((現在已經正名為親子同室,因為生小孩不是只有媽媽的事)),再加上少子化,婦兒科總是被檢討縮減人力的單位,要像國外那樣每個媽媽都有泌乳顧問、醫師、護師花時間陪伴協助,簡直是難上加難,只是醫療人力問題牽扯層面太大就不在我今天的討論內容裡了.沒有人天生就會當媽媽,即使產前做再多的功課,孩子生下來還是不一樣,面對哇哇哭的孩子任誰都會手足無措,即使是兒科醫師,再加上訓練過程中看過的悲傷故事,所以我大寶生下來馬上跟先生說:「我不要親子同室,小孩餓了補配方」,然後隔天硬擠個0.1-0.2c.c的母奶,拿去嬰兒室自己都不好意思覺得是國王的母奶,還要面對同儕先生拿著一大管的母奶面露驕傲的說這是我太太的母奶,我孕期都有幫她調身體 ((看看~產後媽媽心很玻璃,給人家記到現在🤣)) 回去房間馬上打給嬰兒室說要親子同室,但也是搖籃式餵的腰酸背痛,後來去月中又是另一個奮鬥、鬱卒、媽媽手掉眼淚的故事了😭...... 二寶打定主意我就不要親子同室!神經病才親子同室!反正回家坐月子有差那三天嗎?反正第一胎後來親子同室後來還不是一樣奮鬥的很累?這次回家請24小時月嫂,按表操課訓練作息,不親餵就勤擠奶,睡前補配方讓小孩睡久一點,媽媽半夜設鬧鐘起來擠奶((上課說泌乳激素半夜分泌多當然要擠)) ;終於在滿月前達成我塞爆冷凍櫃的目標,誰還敢說我少奶奶!! 然後在月嫂離開後,我的世界正式崩潰 ((其實也只是回到人間而已)),小孩不親餵就算了,連瓶餵也不要,嬰兒不喝奶是要成仙嗎?最崩潰的是時間到就是要規則擠奶才會有奶阿!妳早不哭晚不哭我擠奶的時候妳才哭,去抱妳的話,奶陣來了很浪費,亂滴很狼狽,不抱妳一直哭很崩潰,起身要去安撫,結果一不小心絆到線,機器砸到腳很痛,奶灑滿地孩子在哭心很痛,我為什麼生到第二個還可以把自己搞得那麼悲慘 ..... 👉還好那時候有去上課,有遇到明燈--毛心潔醫師把我拉出那個恐怖的暗黑憂鬱迴圈.... 三寶桂圓妹來的意外,但那時候已經做足功課了,身為國際泌乳顧問沒道理不自己來體驗一下全天候24小時親子同室,累嗎?說不累是騙人的,但我前兩胎後面顧得也很累阿!回家一打一前的親子同室是提早和寶貝磨合,親子同室躺餵練好練滿,還真的沒有擠奶 ((吸都不夠了懶得擠啦!😆)),沒有脹奶((因為依需求餵奶,寶寶一直吸根本沒時間脹,當然體質本身就只是將將好那種也是原因之一😅)),沒有媽媽手((都躺著餵沒什麼抱嬰兒😁)),事逢老大突然高燒狂咳,產後2小時先生被我趕回家顧大寶二寶,我自己在醫院一對一親子同室還可以跟前輩們line線上開會,沒有訪客,沒有擠奶壓力,有的就是媽媽的自由((躺餵不影響滑手機、追劇、吃宵夜)),真累了就趁寶寶回嬰兒室常規的洗澡和醫師檢查的時候稍微喘息一下.真正的親子同室應該就是這樣沒有壓力、自在、真正的親職先修班和神隊友養成班.生到第三個才體會什麼是自由母乳哺餵,自在當媽媽,三天有差嗎?坦白說在做足準備和有母乳友善的醫護支持的親子同室真的有差,有人可以在妳喬不定姿勢的時候教妳,不用自己上網釐清多又雜的資訊土法煉鋼,有人可以在妳不知道嬰兒哭啥的時候告訴妳什麼是嬰兒飢餓反應和要怎麼面對,有人可以在妳不想接待訪客的時候直接在護理站幫妳拒絕,有人可以在先生明明心裡徬徨卻裝鎮定躲在手機的世界裡的時候叫他過來一起學習協助,親子同室真的不是要逼瘋媽媽,這三天只是短暫的親職先修班,我們希望的是能提供家庭式全程照顧和衛教,讓之後的路能夠再得心應手一些. 不強迫沒壓力這只是個人選擇但如果體力允許或許3天的親職先修班可以考慮考慮真正的親子同室應該是母嬰和伴侶都是放鬆的,要學習的事情雖然很多但應該彼此是沒有壓力的不過2020年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各家院所規定不同還是要事先詢問 本文圖片來源:魚丸醫師媽媽經本文由<魚丸醫師(余琬儒醫師)>授權,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 Facebook:魚丸醫師的媽媽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