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否為早產兒?或唐氏症?這是一般大眾對早療孩子的第一個反應,但其實不見得,現在台灣有許多早療孩子,有的從外觀看不出來,有的從外觀可以明確了解,早療正確名稱叫早期療育,針對0~6歲孩童所規劃的治療,這對早療孩子來說是黃金時期.在醫院裡,我會看到許多早療媽媽的努力與勇敢,孩子有些是腦性麻痺、唐氏症、自閉症、過動症、肌肉高張、肌肉低張、感覺統合不協調、解凍人、罕見疾病等,這些一樣是早療孩子,俗稱慢飛天使,有些是基因遺傳,有些是生產過程孩子缺氧,但更多時候我碰到的早療媽媽,都是跟我一樣,在懷孕與生產過程中無異,可是卻查不出孩子病因,我們都笑說,可能是食安風暴害我們的吧?!不管孩子屬於那一類型的診斷,唯一共同點就是明顯發現孩子的生長過程中,在動作、認知、語言、情緒及人際適應等,都比同年齡的兒童出現遲緩落後的現象.以Kasper而言,雖然一直查不出病因,但全身卻顯得無力,醫生診斷可能有肌肉低張,好聽有特異軟骨,因為肌肉比較鬆軟,但其實就是張力不足,這跟肌肉高張反而相反,高張的孩子肌肉會僵硬無法放鬆,當Kasper六個月我就覺得要他坐好很困難,自己觀察到九個月開始積極走訪各大醫院求助,你們能想像嗎?這讓我們有多慌張,他在一歲一個月前,對於坐直、坐好是很困難的事,因為低張的孩子對姿勢的控制力會不佳,連去抓週時,工作人員也覺得奇怪,這孩子怎麼無法挺直,當時的我只想草草閃避,不夠勇敢告訴他們其實孩子遲緩這件事,如今回想其實是害怕自己受傷也害怕孩子被貼標籤.我們聽取復健師的意見,讓他更有肌耐力,把他固定在高低的椅子上,有傾斜的角度,讓他去控制力量,學會挺直坐好的方法,不過孩子除了控制不好外,其實危機意識也很差,正常的孩子快摔倒,會知道把手往前撐,但Kasper力氣不足又不會控制姿勢,往往就是直接頭先著地,最慘的是,無法學會經驗,正常的孩子摔了幾次就知道這樣是危險,可是他們還是學不會懂得保護自己,所以Kasper常常那邊摔這邊摔,我就必須24小時注意他的安全,有一次最嚴重是從餐桌椅摔下,整個頭腫了一個大包,帶去馬偕醫院照X光,醫生說撞到骨頭有點裂痕,可是對於這麼小的孩子也無法開刀治療,只能等待傷口自然痊癒,這一等就是一個月過去,所以要我好好休息是不可能的,因為每個突發狀況都要比他敏感,每個關鍵復健都需要幫他一起完成,雖然過程很辛苦,可是成果一定可以看的見,就像現在Kasper已經學會坐好這件事一樣.透過自身分享,希望讓更多人了解不同慢飛的孩子點滴,或許我不是最專業的,但以這樣的經驗分享您會發現,其實他/她們都是很天真可愛,相信您多一份了解,給予更大的包容,不再是保持距離而是拉近彼此的心.#第34篇低張也是遲緩的一部分慢飛特質有許多種#兒童早期療育很重要生活小點滴分享#認識不同的慢飛天使從你我開始#瞭解也是一種互動的幫助開始#媽咪心事聊聊天#時光小站#遲緩兒慢飛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