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翻攝自來講兒科急診的543-吳昌騰醫師)兒童虐待事件層出不窮,每一起都讓人心疼!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在粉絲團分享,前幾天社工帶一位受虐寶寶來看診,不到一歲大的孩子滿身傷,讓醫師感嘆表示:孩子不會說話,醫師要「幫孩子發聲說話」. 社工帶來的寶寶才幾個月大,被發現時除了臉上皮膚有多處瘀傷、傷口外,寶寶的手上也被照顧者用香煙燙傷,讓人不捨.吳昌騰醫師表示,根據「林口長庚醫院」的統計,兒童虐待病例以0-6歲的嬰幼兒居最大宗、高達82%,嬰幼兒受虐傷的部位以頭部、腦部居多,佔60%.在民國90至104年年間,因「兒童虐待」入住加護病房之「危重症病童」遽增5倍之多,目前平均每個月有5位兒童虐待病例入住加護病房!而「兒童虐待」之危重症病例以6歲以下小孩最多,達85%.(▲圖片翻攝自來講兒科急診的543-吳昌騰醫師)寶寶不會說話,沒辦法為自己發聲、沒辦法告訴社工師、醫師、護理師等人說這傷怎麼來的,但寶寶的身體會說話.吳昌騰醫師感慨說到:「兒科急診醫師在兒少保護中有個特別重要的功能,就是「幫孩子發聲說話」」. 台灣每年平均有59位受虐兒少早逝根據<兒童福利聯盟>2019年的新聞稿表示,從分析衛福部的兒少保護統計發現,從2013年開始,全台被通報的兒少保護個案死亡人數,連續四年向上攀升,從2013年的48人,大幅增加至2016年的127人;雖然,衛福部近兩年(2017、2018)不再完整公布家內及家外兒虐個案死亡總數,單一年度兒虐死亡人數未再創新高,但截至2018年第三季為止,近五年來,台灣至少有293名兒虐個案死亡,平均每年約有59位受虐兒少來不及長大! 台灣生育率屢創新低,孩子生得少,每個被生下來的孩子,理應得到更好的照顧,但近來虐童案層出不窮,不但嚴重危害兒童的生命權、生存權與發展權,也引發社會各界強烈的焦慮、恐慌與憤怒,兒盟對此深感憂心,也以語重心長的心情,大聲疾呼以下3點呼籲: 一、立法院應儘速修正刑法,加重虐童者刑責兒盟指出,<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112條雖規定,故意對兒童及少年犯罪者,可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但與虐童有關的刑法第286條,對於凌虐或妨害16歲以下兒少身心發育的加害人,最高只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並無加重結果犯的規定,即使另依刑法第277條傷害罪加重結果犯論處,並加重虐童者的刑責二分之一,刑度仍過低,與幼童遭殘忍手法凌虐的身心創傷相比,明顯不符社會期待.兒盟呼籲立法院,應儘速推動虐童相關的刑法修正案,讓施虐者能受到對等的處罰,藉此捍衛受虐孩子的司法正義. 二、虐童案司法判決,應回應民意,優先維護兒童人權兒盟指出,重大兒虐案頻傳,但近年來相關虐童案的司法判決,常見法界對於何謂凌虐、是否故意致死…等的見解,與社會大眾的認知有極大的落差,判決結果在民眾看來,變成從輕發落,不但置受虐孩子的性命、被害人家屬的傷痛於不顧,也罔顧社會觀感及公理正義,導致國人對司法失去信任,甚至引發部分民眾強烈的憤怒與不捨,改採肉搜、私刑的手段,來為無辜受害的孩子伸張正義,在在凸顯了台灣司法體系不得民心的隱憂. 兒盟呼籲,司法官的養成教育中,應強化兒虐事件對兒少身心影響的認識;兒盟也呼籲,各級法院對於虐案童的司法判決,應重新檢視虐童相關罪責的認定標準,將兒童人權的維護,置於兇手人權保障之上,也必須仔細思量判決結果對於社會民心的長遠影響. 三、全面建置新生兒關懷支持機制,從源頭預防兒虐事件近期發生的虐童致死案,被害者都是不足3歲的嬰幼兒,嬰幼兒因自我保護能力較低、不易被家外人士發現,常成為重大兒虐案的受害者.目前政府正如火如荼地建置「社會安全網」,除了社政體系外,兒盟呼籲衛政體系也應積極參與. 兒盟建議,衛政體系應從協助父母照顧新生兒的角度切入建立新生兒到宅訪視制度,提供定期公衛育兒指導,適時關注新生兒照顧狀況,並提供家長所需的建議與資源.兒盟強調,透過專業人員定期訪視,詳細了解孩子生活照顧的狀況,也能即時提出預警,確保每個新生兒都在安全的環境中成長,增加保護因子,遠離受虐疏忽的威脅. 兒盟表示,保護孩子遠離受虐,光靠社工單打獨鬥絕對不夠,兒盟呼籲全民一起督促政府,投注更多的經費與人力,讓所有網絡單位都動起來,把兒少保護網織得更密,受虐孩子的命運才可能因此翻轉. 資料來源:來講兒科急診的543-吳昌騰醫師、兒童福利聯盟延伸閱讀:傻眼!媽媽將寶寶「掛」在椅背上,淡定與友人把酒言歡園長「糾正坐姿」過頭?5歲童右手兩處骨折,家長怒提告!4月嬰未報戶口,遭放冰箱凍死!狠母冷言:哭聲太吵了母帶愛犬出遊、將兒子反鎖蟑螂屋,兒餓到啃生米、送醫急救不單純!1歲姊頭受傷、1月弟隔天死亡,社會處憂受虐通報檢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