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上學了!人生的第一次,爸爸媽媽們該怎麼選擇適合他們的學校?明明9月才開學,為什麼已經好多人在討論學校?我該怎麼準備?(圖片來源PhotobyJamesWheeleronUnsplash) 文/意在育兒最近有follow﹝意在育兒﹞的媽媽,私訊詢問我一些有關育兒或教育的問題.回覆私訊後,我發現她的疑問可能是許多其他家長的疑問,決定與大家分享這位用心媽媽的提問跟我的回答,希望對也在思考相同問題的你,有些幫助.============Q:Hi您好,非常謝謝妳常在粉絲團分享蒙特梭利相關資訊,接地氣又深具意義的文字讓我受益良多,每天早上起床都很期待妳的發文(我常常頭香按讚 😊 )冒昧想請教妳對於蒙特梭利小學有沒有什麼建議,我的兩個孩子目前就讀蒙式幼兒園大班和小班,今年也去聽了幾家台北市蒙式小學的說明會,但很想聽聽妳的建議,因為從妳的文字我覺得妳總能觀察到許多面向,有更全面的考量,所以想請教妳的意見,非常謝謝妳.A: 你好!真的很開心聽到你說我的小文很接地氣的鼓勵,因為我很擔心每次寫到蒙特梭利理論時,真的距離現實太遙遠了.😂我自己的兩個小朋友也是從蒙特梭利幼兒園畢業,現在在就讀蒙特梭利小學的共學團體.我從過來人的角度,提供幾個可以思考的面向:1. 先確認家人與自己的教育理念好消息是,你的孩子現在已經在蒙特梭利環境,所以你跟家人對蒙特梭利可能已經有初步的了解.我猜測你會詢問我有關蒙特梭利小學,是因為跟孩子一起長大的過程中,這個教育方式有令你們喜歡的地方.其實不同的教育形式都有利弊.所以真的沒有完美,只有是否適合自己與孩子.而除非學校環境有很嚴重的問題,不然孩子在不同的教育環境,一般都能適應的很好,反而是我們成人很難適應不符合自己理念的學校.所以,先釐清你跟爸爸對教育的期待與理念,是最重要的第一步.雖然以後這個想法也可能會改變,但是父母先在孩子未來的教育規劃上先有共識,會容易許多.要是兩人要的很不一樣,不但父母幸苦,孩子在父母與學校之間的矛盾中生活,會更辛苦.有了共識後,可以花些時間了解有那些種類的學校是符合你們想像的.台灣現在的教育環境相對越來愈開放,公立實驗學校、私校、國際學校、非學校型態的實驗教育有許多不同的教育選擇.2. 多聽說明會並與老師談談你開始聽説明會是很棒的第一步.從現在到年底,公立學校、公立實驗學校、私校、國際學校、非學校型態的實驗教育都會陸續進行說明會.這是尋找適合自己的學校很重要的一環.可以透過說明會理解學校的理念與執行方式,也有機會看到學校經營者、學校環境、老師團隊等.很多時候,沒有實際看到,從網路訊息真的很難判別.有許多學校也提供孩子試讀的機會.多多參訪一些學校後,會發現有些學校理念比較像口號,說跟做的落差很大.就算是蒙特梭利學校,不同的經營者與老師,也有自己詮釋與執行的方式.我相信父母的第六感,如果用心觀察,當找到適合自己的學校與老師時,你會知道的.因為沒有完美,總要有些取捨,但是找到理論契合、你信任、有暢通溝通關係與默契的老師,你們雙方就可以互相支持與陪伴走過許多育兒與教育的挑戰.當時我的女兒也試讀了能提供試讀的蒙特梭利小學(那時候只有3家).因為我的女兒對自己想要什麼是清楚的,我們也有跟她說:選擇學校最後是爸爸媽媽的決定,但我們會採納她的意見,所以試讀所有學校後,我們會一起坐下來聊聊.3. 是不是一定要上蒙特梭利小學?最後,就算很喜歡蒙特梭利的理念,是不是一定要讀蒙特梭利小學呢?雖然我自己選擇了蒙特梭利小學,我的孩子也很喜歡,但是這不一定是每個家庭的選擇,畢竟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學校重要,但是我相信家庭教育與環境也很重要.很多家長對於是否孩子要繼續蒙特梭利下去很懊惱.如果父母本身的教育理念與跟孩子互動的方式在實質上跟蒙特梭利很雷同,在理念一致的蒙特梭利學校是很加分,對孩子的發展來說,是很好的支持.但如果真的無法上蒙特梭利小學,我覺得父母也別太糾結.在家與透過自己的身教,對孩子一生的影響,真的威力無窮.很多蒙特梭利小學的家長在家很不蒙特梭利,其實上蒙特梭利小學,也不一定比較好.所以還是回歸,父母需要先清楚自己的理念與追求,然後反推找到適合自己的學校.============很多家長無法踏入實驗教育,是因為擔心後面銜接的問題.很多人也會問我怎麼想.其實,當時我跟我先生選擇讓孩子繼續上蒙特梭利,是先去美國拜訪了蒙特梭利的國高中.因為我們需要先看到以後學校與孩子的樣貌,是不是我們要的.蒙特梭利理論談的是從出生,一直到24歲,如何逐漸的預備孩子成為一個獨立自主、和善與能夠適應環境的成人.從我的孩子他們的學校、還有我陸續去參訪的學校中,我看到:用心觀察並執行蒙特梭利精神的老師,真的是這樣在做教育的.我深深的相信,在這樣的教育環境長大的孩子,會具備適應各種環境的能力.而是否能順利的銜接到不同的教育體系,只是適應力的其中一個展現管道.人生需要銜接的不只教育體系而已:搬家、換工作、結婚/離婚、生/死....這一切也是銜接不是嗎?科技指數成長的未來有很多的未知,孩子以後有哪些工作選擇也是個未知.所以教育無法單一的從學科面預備孩子,因為在未來可能完全不適用.但教育能做的,是給孩子機會更了解自己與找尋人生意義,培養孩子自我學習的能力、對一切好奇與願意探索與學習的勇氣、面對挫折與考驗的耐力、最重要的是,一顆充滿愛、關懷與希望貢獻自己的心.寫的好長,希望在你探索教育之路上,有些幫助.加油用心的媽媽! Podcast延伸聆聽~﹝媽很想聊﹞https://www.y2edu.org/zh/y2podcast-/2020/12/002原文出處~﹝意在育兒﹞https://www.facebook.com/mind4parenting/posts/171306374572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