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礁溪不只可以泡溫泉、吃窯仔雞,還有歷史景點.走出雪山隧道的第一站,可以安排先來吳沙故居走走,在傳統三合院中體驗早期農家生活,也透過現場動畫影片帶著孩子認識開蘭第一人吳沙的故事,宜蘭小學生歷史遊~說Go就Go!宜蘭歷史景點開蘭第一人吳沙故居是由吳沙後代所創立的吳沙基金會所管理,免收門票,還時常舉辦有趣的體驗活動(通常秒殺,需要關注追蹤).故居不大,可以大約安排30分到一個小時的停留時間,坐落地點則隱身於住宅區內,過來的朋友請注意音量,以免影響到當地居民生活嚕~吳沙故居(網站/粉絲頁)262宜蘭縣礁溪鄉北門巷39號09:00-17:30(日期網路資訊不一,我們是星期六過去的)順著指引走進吳沙故居,眼前是座維護良好的傳統三合院屋舍,對於都市小孩來說,能夠親身走進這樣的建築實屬難得呀!我也跟小Q妹分享,小時候陪著大人年節回鄉就是這樣的房子,只是當時對我來說是非常的不適應,走在裏頭像迷宮一樣,又有一堆的門檻,但是長大回想起來才慢慢理解其中蘊含著慎終追遠、長幼有序、同心協力的家族凝聚力.吳沙故居的參觀方向是先從右側的左護龍開始,在這裡可以先坐下來欣賞一段動畫影片,幫助我們更加了解吳沙在宜蘭的開墾史.這段大約三分鐘半的動畫內容易懂、製作上也有品質,值得一看!影片在他們的網站上面也有放置,這裡順便提供影片連結.除了動畫,也別忘帶著孩子看看牆面上的這兩張圖,右邊這張是以地圖方式介紹吳沙開墾路徑,當年他率眾帶著武器、糧食以及農耕工具,進入宜蘭的第一站正是烏石港南,在那裏築土圍開荒造田,稱為頭圍,也就是我們今天所知道的頭城,老實說來玩那麼多次,還是第一次知道關於這裡的故事.而左邊則是這個故居的建築特色,能夠讓孩子更清楚認識所謂的三合院建築.角落一旁是可愛的Q版吳沙看板,上面也畫出了吳沙當年提供給投靠他的移民們,便是一斗米與一把斧頭進山開墾.往前繼續走,進入左次間3,這裡展示了許多早期的農家工具,大部分都是木製的,每一個工具看上去都相當有年代感.室內的牆面是土埆磚牆,之前去台南安平古堡的時候,看到當年荷蘭人利用糯米汁搗和糖水、牡蠣灰面作成紅毛土,成為建城的建材之一,然後這裡的磚牆則是用先人黏性泥土攪稻草製作的磚塊推砌而成,兩者都巧妙的就地取材.接下來,往前進入吳沙故居的左次間2,牆面以文字方式更清楚的分段介紹關於吳沙的故事,每張圖片下方也有一道歷史題,家長們不妨帶著孩子循著解說牌一一解密.除了解說牌,其實吳沙故居也展示典藏古物,下面照片中是一把銃槍的等比例複製品,資料寫到這種槍是利用火藥引爆的力量將鐵釘或石塊擊出,在那個需要靠自己保護家人、保護財產的年代,這樣的武器的確實用.除了武器,這裡也展出許多日用品,像是保險箱,未入鏡的古硯臺、水菸壺、香爐等等古物,在當代應該都屬於大戶人家才有的吧.通過廊道,我們進入明間,目前有設祭祀以及吳沙畫像.這間屬於三合院建築的正中央房廳,相信也是大多數人對於吳沙故居的印象.吳沙畫像兩側懸有著名的「真誠拓土無雙士、正是開蘭第一人」,想了解更多關於宜蘭開拓史,還可以參考宜蘭頭城鎮公所的整理.另外,在正廳的背後廊道掛有一張吳沙家族的族譜,族譜以大樹方式展現至第11代子孫,看上去真的很有開枝散葉的感覺呢!在整個吳沙故居中,我最喜歡的當屬下面照片的直櫺窗,比起現代的窗戶,使用固然方便,但這種古早的設計反而更有生活意境欸!對了,在吳沙故居除了人文、還有藝術,因為吳沙文化基金會常舉辦活動推廣在地風情,所以在其他房廳也可以看到得獎作品.是說最近迷上攝影的小Q妹,借了我的相機拍起了現場的農具,還跟我分享這是什麼取景技巧,聽完我還是喜歡自己的直覺取景法啦~哈哈!總結,這次來吳沙故居,讓小Q妹一覽早期台灣漢人生活,我自己也重溫了兒時零碎的回鄉記憶,雖然後代的我們已經不熟悉農務,尚無法全面理解、甚至遑論去評斷那個年代的漢番衝突與開墾文化,但是那些過去可都是真真切切地發生在如今我們所生所長的土地上,所以趁著小學階段安排幾趟歷史遊,一邊玩一邊學,也是很棒的親子旅遊方式,小學生歷史遊,下次見~謝謝各位的收看 離席前請別忘了到文章的開頭給個讚小Q媽VERYVERY的3Q~U的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