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翻攝自TVBS)小孩在外一定要全程注意,除了防止陌生人靠近外,也要小心所玩之物!新北市一名6歲男童,在室內遊樂園玩沙池時,沙粒不慎入耳、怎麼樣也拿不出來,最終需全身麻醉才能取出,無奈耳膜已破裂,導致聽力受損. 根據<TVBS>的報導,日前男童母親帶男童與女兒前去林口某室內遊樂園玩,玩樂過程中沙粒飛濺,不慎落入男童耳內.當下用手挖不小心讓沙子越陷越深,事後不論用夾的還是跳的都取不出,男童更是大哭,趕緊轉往大醫院急救,透過全身麻醉手術取出,無奈耳膜已破裂、聽力更是受損.(▲圖片翻攝自TVBS)從後續檢查中得知,男童左耳的損傷程度已跟右耳差25分貝,醫生建議需把耳膜補起,以免繼續損傷.雖然男童玩的是沒有粉塵,水洗也不會發霉的沙池、相對衛生,但小小一顆還是有危險性.雖然沙池現場設有警語,提醒家長需全程陪同,但媽媽質疑為何工作人員沒有告知危險性,決定向業者索賠.對此業者表示,事後有主動陪同送醫,和家長與保險公司積極處理理賠事宜,但目前保險公司只願賠償醫藥、交通與薪資損失等,對於撫慰金的協商,雙方仍未達成共識.(▲圖片翻攝自TVBS)根據「兒童遊戲設施安全管理規範」規定,為落實兒童遊戲沙池之管理,需增列遊戲沙池之檢查項目,以維護兒童遊戲安全權益,當中包含以下內容: ■遊戲場沙地定期翻沙、耙平,避免尖銳物等雜物藏於沙坑,並定期補充沙池內沙子.■ 戶外沙池應充分曝曬陽光,四周架設網子,以防止動物進入;室內則在沙池上灑上一層適量「光觸媒沙」,以達初步殺菌的功效. 除此之外,在「各行業附設兒童遊樂設施安全管理規範」修正草案中亦曾提及,因「沙坑」之主體為沙,無固定型態,無法比照其他遊戲設備以國家標準規定其性能與尺度.如確有規定「沙坑」相關事項之必要,建議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就「沙」及其所處「環境」之衛生條件,與遊戲注意事項予以規範.一、設計規劃1.排水良好,以避免沙池淤積泥濘.2.動線上要做防滑、防髒、防濕處理,並避免因四面八方均可進出,沙子被使用者踩踏出沙池,增加日後管理上的困擾.3.出入沙池動線上應設置活動的木棧道,底部設計為濾沙池,讓使用者走在木棧道上時,沙子自然從木板間的縫隙掉入濾沙池中.4.應在鄰近沙池之適當位置,設置水龍頭可以清洗,並應避免沙子堵塞水管.5.沙子的粒徑應適當大小,以避免過小粒徑的沙子被兒童吸入呼吸道中. 二、維護管理1.應定期專人翻沙,以避免沙子結塊.2.應定期專人以釘耙將經常使用位置的沙子耙平.3.應定期專人以釘耙翻沙,以避免碎玻璃、碎石、尖銳物、貓狗排泄物等雜物藏匿於沙坑中.4.戶外沙池應定期翻沙,讓沙子可以充分曝曬於陽光下,達到初步殺菌的功效.5.室內因無法受到陽光曝曬,建議在沙池上灑上一層適量「光觸媒沙」,以達到初步殺菌的功效.6.沙池內的沙子,在使用上一定會有流失的情況,應定期補充至原有適當的深度.7.戶外沙池四周架設網子或架設覆蓋網,以防止動物進入. 耳朵有異物時該如何處理?根據<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的分享,耳朵有異物可分為動物及非動物兩類,不論是什麼種類的物質或以什麼方式進入外耳道,都稱為耳內異物. 臨床表現:大的異物可能引起聽力障礙,產生耳鳴、耳痛、暈眩和反射性咳嗽.豆類遇水膨脹可刺激外耳道皮膚發炎、糜爛和感染;異物嵌在耳道的骨性部分時,會有劇烈的疼痛;進入耳道的動物異物爬行時,會使人感到難以忍受的耳鳴和耳痛;若異物深入耳內會使鼓膜受損. 造成原因:動物性異物是指小昆蟲爬入或飛入外耳道;非動物的則多半是小孩子把豆粒、小玩具等放入外耳道.結果:暫時失去聽覺,外耳道皮膚發炎、鼓膜受損等. 要怎麼預防?1.動物耳內異物通常為意外造成,去郊外時應注意周遭環境及預防小昆蟲進入外耳道.2.非動物耳內異物多為幼兒自己所造成,家長或照顧者平日應注意幼兒的行為及玩具等物品的安全性.3.不要用木棒、火柴棒掏耳.4.預防耳部外傷. 該怎樣照護自己?1.小蟲侵入時:不要緊張,到黑暗處,用手電筒等的光線照進耳內,小昆蟲就會跑出來.若開始就使用鑷子或挖耳勺來挖取,是相當危險的,會使耳部受傷,同時反而會使小昆蟲往更裡面去.若確定鼓膜無破損的情形下,可將沙拉油或甘油倒入耳道內,浸泡約10分鐘再到耳鼻喉科醫師處取出異物.2.豆狀物進入時:讓有豆狀物的耳朵向下,然後輕輕搖頭,使豆狀物掉出來;如果出不來,就送耳鼻喉科醫師處理.3.液體進入時:可以用清潔的棉花棒來擦拭. 什麼時候需要找醫師?以上方法無效時,應儘速就醫,請耳鼻喉科醫師幫忙取出異物.特別是幼兒,更應及早處理,以免傷害耳道內部. 資料來源:TVBS、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延伸閱讀:耳朵有異物怎麼辦?!耳朵痛、愛哭鬧,小心是急性中耳炎!醫生:一定要看到好為止耳朵爬進蟲子別亂掏!蟲蟲受到刺激會向裡面亂爬!孩子經常亂抓耳朵?直擊耳朵癢真正原因,用一招幫孩子止癢寶寶耳朵不舒服,但寶寶不會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