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醫師除了要醫治小野獸還要兼職做心理諮商師因為看診有時候還需要調停家人之間的意見不合比如常見的「小孩照顧及教養方式不同調」該怎麼辦呢?夫妻之間、或與長輩互動都可能會發生今天就來分享我的一點小感想--現在好像蠻流行虎媽貓爸的組合(我們家其實就是)比如常見的情境是:小孩吃飯時間又玩又鬧,不好好吃東西媽媽覺得要管,讓小孩好好吃完東西在玩爸爸可能覺得現在不想吃沒關係等到想吃再說因此對小孩而言爸爸就是靠山一旦媽媽有什麼行為要求了,就會去求救爸爸久而久之,壞習慣就更難改正也把媽媽的碎念當耳邊風--另外也很常見的情況是:阿公或阿嬤寵孫給小孩吃零食、做危險動作不制止、該睡覺時間不睡覺生活作息被打亂…可能是因為長輩就是在享受含飴弄孫的樂趣而不是擔任父母教養的責任所以也常常造成小孩教養不同調的狀況--其實第一個問題好像比較好解決夫妻之間做好溝通,設定一致的教養目標小孩和另外一方求救時,反而應該適時分析情況引導小孩說「知道媽媽為什麼生氣嗎?吃東西才會有營養呀!…趕快吃完我們再玩」夫妻通力合作教育小孩才會更順利另外即使當下意見不合,建議也是在事後做協調不要直接在孩子面前吵架,避免小孩無所適從、甚至心理受傷--第二個問題就超難解畢竟長輩就是幫忙照顧小孩,管太多好像也不盡人情假如能溝通改變是最好,但多數情況是很困難長輩活了大半輩子有很多自己的經驗和習慣,不是能說變就變的這時候假如是偶爾短期幫忙,在阿公阿嬤家就「放生」但回到自己家中就要守規矩,其實小孩適應力很強父母有堅持,小孩還是可以調整回原本行為--但是假如真的是需要長期幫忙的可能就要「抓大不抓小」比如:一歲以前不吃蜂蜜四歲以前不吃花生、果凍、葡萄吃東西要大人陪同、坐好吃東西不要跑跳幼兒爬樓梯一定要有大人看著…以上舉例危險的事情一定要長輩溝通清楚我想長輩也會同意寶貝孫的安全是第一優先--最後不管是夫妻之間或是和長輩的溝通態度誠懇而尊重是很重要的有時候也要勇於表達自己的立場及困難家人們一起商量解決才能琢磨出對家中寶貝最好的照顧及教養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