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華人健康網)近期疫情嚴峻,放學後孩子的遊戲時間變成許多爸爸媽媽的煩惱,在家中3C產品越看越久,活動量越來越少,而注意力及情緒表現似乎也越來越糟….在職能治療師眼中,遊戲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對學習及發展有很大的影響!而帶孩子到公園中玩遊戲很重要,建議先從溜滑梯、盪鞦韆?儘管在疫情下,孩子的遊戲需求仍須特別照顧,尤其是提供機會外出到公園遊戲!公園中空曠的戶外空間與特殊器材,可提供孩子活動的空間和多樣的感覺輸入,是室內環境難以取得,也是職能治療師十分重視的. 公園中的遊戲為何重要呢?桃園醫院兒童職能治療師孫子涵表示,感覺統合理論提及孩子成長過程中,大腦會需要透過感覺統合(感統)活動接收許多感覺刺激,以促進大腦及注意力的發展.而常見的感統活動主要分為五大類,包括:本體覺、前庭覺、觸覺、視覺、聽覺. 在公園中玩遊戲器材,建議先從快速旋轉類的前庭覺遊戲開始,如溜滑梯、盪鞦韆在公園中建議先從快速旋轉類的前庭覺遊戲開始(如溜滑梯、盪鞦韆),提升反應速度後,接續出力性的本體覺遊戲(如攀爬網架繩梯或陡坡),引導孩子的大腦進行感覺調節,逐漸從較興奮的狀態平靜下來.最後可引導至定點進行靜態觸覺遊戲(如沙坑、堆疊石頭),引導孩子平靜後能專注地進入操作性任務.(圖:華人健康網)或許有家長想問:「每個孩子都適用上述的遊戲方式嗎?」其實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遊戲需求,身為孩子的遊戲陪伴者,我們期待能為孩子進行個別調整.建議在孩子願意接受的範圍內、漸進式地引導嘗試,無須強迫,如孩子害怕鞦韆時可引導在旁觀看或用手觸摸,接著家長與孩子一起坐,最後再讓孩子獨立坐. 不同年齡層孩子的感覺遊戲需求也不同,建議3歲前的嬰幼兒以感覺探索遊戲為主另外,不同年齡層孩子的感覺遊戲需求也不同,3歲前的嬰幼兒以感覺探索遊戲為主,建議進行觸覺、視覺、聽覺遊戲(如在沙坑、草坪上遊戲、音樂敲打)、低強度的前庭-本體覺遊戲(如攀爬低矮溜滑梯、慢速搖晃鞦韆).3-6歲的學齡前兒童建議進行前庭-本體覺遊戲(快速旋轉的鞦韆、攀爬一般網架繩梯)及靜態感覺遊戲(如沙坑、落葉石頭等假扮類遊戲).6歲以後的學齡兒童則適合複合性、高挑戰的前庭-本體覺遊戲(如5米高溜滑梯、3米攀爬牆、滑軌鞦韆、彈跳床). 孫子涵表示,在職能治療師眼中,感統遊戲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需品,儘管疫情嚴峻,也不希望剝奪孩子遊戲和發展的權利,期待透過上述的分享提供家長一些參考的方向,陪伴孩子進入公園更活潑自在地遊戲! 延伸閱讀:幼兒溝通技巧,溜滑梯的50道陰影讓孩子愛上運動改善睡眠品質遲緩兒3大警訊0~6歲黃金療育 本文由<華人健康網>授權,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