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本上講的「樟腦」到底是什麼?跟家裡衣櫃的「樟腦丸」是一樣的東西嗎?還有「清領時期住家保全系統」與「日治時期宜蘭生活」又會是什麼模樣?許多我們大人也不知道的答案,帶著孩子走一趟宜蘭「蘭陽博物館」都能找到答案!小學生歷史遊~說Go就Go!來到「蘭陽博物館」別只是拍網美照,只要走進館內花個全票100、學生50的佛心價,就能飽覽在這一塊美麗的「蘭陽平原」上所發生的故事.個人覺得想讓孩子認識「台灣歷史」,除了看書、走景點,來博物館更是一個超有效益的好辦法喔!蘭陽博物館(官網)宜蘭縣頭城鎮青雲路三段750號09:00~17:00(16:30起停止售票,16:50後停止入場.)每週三休館(若逢國定假日照常開放)除夕前一日與除夕休館政府公告之天然災害停止上班日休館館方另行公告之必要休館日現在的「蘭陽博物館」更加適合兒童了,除了有2020開張的「兒童考古探索廳」(心得文:❤小Q媽咪|宜蘭兒童考古探索廳.銅板價帶小孩大玩宜蘭史前文化穿越!!)之外,一進入常設展還提供「免費DIY活動」.Diy活動採自助式,提供兩種不同造型的「立體紙型模型」,左邊是簡易版「小鯨魚」、右邊則是難度較高的「鯨鯊」,桌面都有貼心的提供剪刀與膠水,請家長留意幼童使用安全嚕!沒多久,可愛的小鯨魚成品就完成嚕!為了將這尾鯨魚完好帶回家,媽媽可是用生命在保護,出動保鮮盒無死角守護,當父母真不容易~哈哈!整棟「蘭陽博物館」的參觀方向由上而下,從最高的「山之層」開始,依序是「平原層」,再到「海之層」,最後回到一樓的「時光廊」.另外,在前往「山之層」之前,會先經過序展「宜蘭的誕生」,別忘了帶孩子來認識台灣最古老的岩層,岩層地點大約就在現在的宜蘭南澳呢~第一站「山之層」帶我們走進宜蘭的「思源埡口」,以前認識這個地方都是透過寒流季的雪景報導,到了博物館才知道,原來在「思源埡口」這個多雨潮濕的山林中可是孕育了超級多樣的動植物.館方在現場打造了擬真山林,讓我們明白原來「樹木」在山林中所扮演的角色,可是遠比我們想像的還要來的重要許多,當我們砍掉一棵樹,就等於結束掉一個小型的生態系欸(倒吸一口氣).老實說,平時不常接觸大自然的我們,看到這一切都是陌生,不論是昆蟲還是植物,看的是陣陣驚嘆,十足土包子母女檔XDD像這張小Q妹隨手拍下的植物,原以為只是莓果之類的,回家一查不得了,人家可是千元大鈔上的要角之一「七葉一枝花」呢!真是失敬!透過展區的觸控螢幕也認識了山林中的「食物網」關係,參考現場指示為大家現學現賣一番:「食物鏈」是指生物跟生物之間的攝食關係,不同「食物鏈」相互連結,最後會形成一個大型的「食物網」,也就是說,生物跟非生物的層層相扣之下提供出源源不息的生態系,很補腦吧!接著,進入我們在課本上都看過卻不太熟悉的「樟腦區」,首先,透過珍貴的歷史影像,搭配下方文字說明,帶我們認識「樟腦提煉」.當時的「腦丁」將刨成薄片的樟樹,放進灶裡面蒸餾,之後再冷卻去做成腦油腦砂,運出「腦寮」,看完秒懂,原來,樟腦是從植物提煉來的啊!除了圖文說明,現場也重現了「腦寮模型」,模型雖然不大,但是仔細觀察,便能稍稍感受到當代人民的生活背景與時代氛圍.在這個看似單純的工廠,卻有帶著槍枝的人,這一段關於「日人在宜蘭的樟腦開發」與「泰雅族」之間的歷史,利用模型向孩子說明,相信更有印象. 第二站「平原層」,走出山地、接著進入平原,在這一個樓層帶我們認識「漢人」、「噶瑪蘭族人」以及「泰雅族人」先後進入蘭陽平原的故事,這一區也是我個人覺得的必看重點區域,像是下面圖片的「周舉人宅」圍牆模型.這一面看似尋常的牆面,卻擁有「武裝保全系統」,也就是所謂的「銃櫃」,牆上會有許多像下面照片的「銃孔」,可以用來監視或是進行攻擊.以我們目前來看,實在很難想像在那個年代的漢人與原住民之間的衝突,還有匪徒,彼此生存都不容易呢!另外,下面這張大手印也讓人印象深刻,這是來自漢人與原住民簽訂的「土地契約書」簽章處,在當時即使官方禁止買賣土地,但對於不識字的原住民來說,或許不清楚自己簽的是一張「永耕」或「永佃」的契約,而手印一蓋,就等同於把自己的土地送給漢人.牆面上展示的這首清代「熟番歌」,說的正是漢人對於原住民(熟番)的欺壓,文末寫到當原住民土地被佔,去報官卻因為語言不通,不但當庭遭到責打、訓斥,最後自己的土地還被判給漢人,看了真令人憐惜.最後透過下面這張合約書「金吉隆古文書」,也能讓孩子認識漢人當時是以「墾號」合作模式進行土地開拓,細看發現他們分配的超仔細的!在這一區角落還有一座空橋,天然光襯托下搭配身後長廊,蠻適合拍照的.而空橋走過去,裏頭有一小區是用來展示原住民的部落生活.走回同一層的展場,另一頭有特殊的「鴨母船割稻」大型模型,看說明是為了因應低窪的沼澤地所想出來的辦法,先民發現沼澤地行走不易,所以將割稻機直接放在船上,這樣便可以加速割稻的效率,真的很聰明欸!另外,這裡也展示了「洗衫棚」,現在家家戶戶幾乎都是使用洗衣機來洗衣服,能夠在這裡讓孩子看看當年的生活日常,也是很難得的機會.往前走的「養鴨人家」也很厲害,因為收割稻子的時候多少都會有稻穗掉在田裡,所以先民就把想到將鴨子放牧在田裡,讓鴨子可以吃這些掉下來的稻穗,一舉兩得呢~是不是超聰明的!展場角落設有觀景台,超霸氣的大型落氣窗,加上兩台免費望遠鏡,完全能夠輕易地將眼前的「烏石港美景」盡收眼底喔!三樓展場的最後一區來到「西門渡口」,這裡重現了1920年代日治時期的宜蘭西門碼頭場景,下面照片是正在載運甘蔗的「駁仔船」.旁邊展場則是利用復刻畫牆與假人還原當時的街景,假人的角色從乞丐、賣什細、挑夫、紅頭師公、到賣粉圓都有,走近每個角色還會撥放出各自的心聲台詞,臨場感十足!端看這些假人跟道具都很逼真,值得花點時間帶著孩子細細感受,體驗當代的生活環境,至於口罩,算是這段抗疫時期的特殊回憶嚕(苦笑).第三站「海之層」,從平原走向海洋,展館在這一層為我們呈現了「蘭陽溪口」的豐富生態景緻,另外也包括赤道而來的「黑潮」下所帶來的貢獻,以及「宜蘭海底火山」跟「宜蘭海岸線」.宜蘭的海洋也與傍水而居的噶瑪蘭族有著深厚的關係,現場展示了「噶瑪蘭族的海祭」,利用竹子穿過豬心、豬肝、豬肉,在加上酒,就成為祭祀祖靈與海洋神靈的祭壇.除此之外,二樓的海洋層也有全館最巨大的展示品:「南風壹號」,這是一艘曾經身經百戰的木造漁船,透過船首正在進行鏢旗魚的假人,讓我們能夠對漁業有初步的認識.更酷的是,利用兩旁樓梯可以登船,親身感受站在漁船上的感覺.圍繞著漁船周圍的群魚模型,也是很特別的學習場域,「一午、二紅衫、三鯧、四馬加、五鮸、六加臘」,搭配諺語帶著孩子一起找找曾經聽過或是吃過的魚類吧!終點站「時光廊」,回到一樓隨即可以在牆面上看到這首知名「龜山島」,詩中的第一段「每當蘭陽的孩子搭火車出外,當他從車窗望著你時,總是分不清空氣中的哀愁,到底是你的,或是他的」,就能感受到在作者「黃春明」的溫柔筆觸下,真的是滿滿的思鄉情啊!最後這一層的展區不大,中央展示有歌仔戲的服飾以及演員化妝過程的影片,老實說,從小跟著媽媽看了這麼多年的歌仔戲,還是來到這裡才知道原來歌仔戲起於宜蘭呢!裏頭的玻璃牆面展示了關於宜蘭的歷史,從宜蘭開始出現聚落(蘇澳新城遺址)講起,到吳沙入蘭、清朝將葛瑪蘭納入版圖、日治時期...,直至現代建設與發展,整個宜蘭的歷史發展進程,跟著櫥窗的時光廊走一趟就能大抵認識,建議離開前可以陪著孩子慢慢看一遍喔!這趟「蘭陽博物館」之旅,我們如同河流般從山地一路到平原、最後直入蘭陽溪,內心除了感念,也對宜蘭這片土地有更多的好感.這麼棒的博物館,趁著這次假期就帶孩子來吧!謝謝各位的收看 離席前請別忘了到文章的開頭給個讚小Q媽VERYVERY的3Q~U的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