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歲左右的孩子是多數爸媽認為最難帶的階段,因此有「麻煩的兩歲(TroubleTwo)」之稱,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想要有自主權、想反抗,例如面對爸媽的要求、或像是想要某個玩具卻得不到的時候,孩子會說「不要」,或尖叫、哭鬧,來表達自己的需求.當爸媽遇到這種狀況時,會覺得孩子為什麼不停試探爸媽的底線,理智即將斷線,但其實這些都是孩子依自身僅有的能力,試圖在與爸媽溝通. 想要與兩歲的孩子溝通,首先必須了解他們正處在語言發展的階段,當孩子的語言表達跟不上心裡的自我主張,隨之而來的挫敗感讓他們只能以反抗行為來表現.因此,爸媽首要任務是陪伴孩子說話,<父母的語言>一書作者蘇斯金博士就提倡三大原則來提升親子對話的質量、幫助孩子的語言發展,並養成良好的溝通模式: 共情專注爸媽需要學習關注孩子正在做什麼,並參與他專注的事物,透過口語互動回應孩子,而不是爸媽對著小孩拼命講話,而沒有在意他到底有沒有在聽.例如:孩子低頭盯著嬰兒車的輪子看,爸媽需要一起觀察那輪子,並將看到的事物用口語回饋給孩子,「輪子會轉,輪子轉轉轉」. 多說一點「多說一點」指的不是不斷重複一模一樣的話,而是在與孩子對話過程中,針對孩子關注的人事物多一些描述,包括顏色、形狀、動作及感覺等.例如:當孩子生氣想丟玩具,爸媽可以說「車車的門你打不開,你好生氣」、「你可以請爸爸修理車車,不可以生氣丟玩具」.隨著這些描述,孩子學習到的表達詞語也愈來愈多,下次若遇到類似狀況,孩子也許就能以「我生氣了」來代替丟東西等行為,使用口語表達自己的需求. 輪流說話「輪流說話」指的是讓孩子參與對話,因此爸媽每說完一小段話應該要停下來等待孩子的回應.兩歲這個階段的孩子喜歡表達個人意見、自己拿主意,爸媽可以透過討論與提供選擇,滿足孩子想要做決定的欲望.例如:準備出門時,孩子一直堅持不要穿外套,這時爸媽需提供孩子兩個明確的選擇和指令,一個是穿外套出去玩,另一個為不穿外套不能出去玩,藉此讓孩子體驗選擇的結果,建立孩子自主權,同時清楚知道,不配合或故意唱反調的行為,並不會獲得自己想要的,反而透過選擇與溝通,能獲得更好的結果. 希望透過上述的原則,幫助爸媽讓「麻煩的兩歲」少一些麻煩多一點溝通,下次當孩子在賣場的地上打滾哭鬧,在說出「你再哭我就丟下你喔」這樣的氣話之前,試著先安撫孩子的情緒,並提供選擇跟孩子溝(談)通(判)吧! 本篇文章統整編輯自:https://www.chfn.org.tw/publication/article/3/before-preschoolhttps://www.chfn.org.tw/publication/article/2/hear_to_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