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四生EQ情緒管理課程,以助教角度分享(2):教孩子判斷他人的「意圖歸因」,對方是不小心?故意?不確定?文/三寶媽Claire「意圖歸因」,簡單來說就是從他人的行為與結果來判斷對方的意圖與動機!可參考「歸因理論」(AttributionTheory)同儕之間難免會發生一些小爭執或不愉快,比如「你幹嘛撞我?」、「你為什麼把我的書弄掉?」、「你為什麼拿東西丟我?」,而對方到底是不小心的?故意的?還是不確定的呢? 課堂上,利用情境題圖片,讓孩子練習判別對方的意圖.例如:A同學搬著一堆作業走樓梯要回教室,B同學見狀用腳踢他一下,還露出竊笑的表情;請同學判斷B同學到底是故意?不小心?或是不確定?完成幾個練習題之後,我發現班上的孩子大致分成三種類型:1、能夠適當判斷2、偏向敵意的判斷3、不確定對方的意思,而其中以第一類的孩子佔大多數.1、能夠適當判斷的孩子,他們很清楚對方的意思,在處理人際關係上較為游刃有餘.2、偏向敵意判斷的孩子,他們經常認為別人是故意的,容易因為不理解對方而產生誤會.3、不確定對方意思的孩子們,較容易受到欺負而不自知,同學是在跟他玩或是在欺負他,他可能也搞不太清楚 (PTT內容由"台灣芯福里情緒教育推廣協會"提供) 那麼,要如何判斷他人的行為與意圖呢?我們可以透過一些線索,像是對方的表情、動作,以及讓我們不舒服後,對方的反應.在家中,家長可以製造一些情境讓孩子練習!比如假裝踢到孩子的腳,然後很誠懇的跟他說一聲對不起;或是假裝拿東西丟到他,對他嘲笑、譏笑⋯⋯等等.透過一些行為,讓孩子去觀察家長的表情、動作以及反應,幫助他們利用小線索來判斷他人的意圖! 從另外一個面向來看,我們不喜歡的人一定會故意對我們不禮貌嗎?其實不一定,這方面也可以引導孩子們理性看待,不要因為對對方有成見,就產生敵意!(PTT內容由"台灣芯福里情緒教育推廣協會"提供) 最後,與他人保持距離、尊重每一個人是很重要的!若是很親密的家人我們可以擁抱甚至親吻臉頰,這些舉動都是被接受的.但在同學與朋友之間,人際關係應當保持一點距離,才不會讓對方產生不舒服的感覺!好的人際關係帶給我們和諧愉快、正面與自信.負面的人際關係可能遭受排擠、自卑退縮.若能及早引導孩子與同儕們建立良好的互動,也可以減少消極的想法與反社會人格的心態! [延伸閱讀]:情緒管理|如何與孩子談設身處地、同理心與換位思考? //更多三寶媽Claire的教養生活//Facebook:<三寶媽Claire育兒札記>Instagram:<Claire&39;s暖心教養札記>痞客邦:<三寶媽Cla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