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我女兒上小學五年級,前兩天,老師找我,說她在學校裏考試作弊,讓我回家好好教育一下.這已經不是她第一次作弊了,以前我也沒少教育過她,打也打了,罵也罵了,每次她都表現得特別悔恨,也認錯了,可就是改不了.我也知道,可能是我的教育方式不對,不該打她罵她,但我也實在沒辦法了.我到底應該怎麽做?我還可以怎麽做?簡簡周孩子已經上五年級了,而且不是第一次作弊,所以,她其實是知道“不應該作弊”的.而且,你也提到,你之前對於孩子的“作弊”行為並沒有置之不理,也曾經采取過行動的,只是孩子的行為依然沒有改善.這個時候,你或許還需要更深入地去了解,孩子為什麽要作弊?因為你提供的信息有限,我只能根據經驗分享一些常見的可能性.一種作弊的動機是孩子為了規避懲罰.你可以回顧一下自己的養育方式,當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你通常都會作何反應?是心平氣和地與她一起分析錯誤、找到改進方案?還是一頓數落甚至嚴厲地懲罰她?但實際上,懲罰並不能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真正學會反思,反而容易讓她把註意力轉移到“下次如何不被發現”上去.懲罰也會激起孩子的各種負面情緒,導致孩子無法理性地思考,這種時候,說什麽孩子都聽不進去.有些人主張,懲罰不管用的話,說明罰得還不夠重,狠狠揍一頓就管用了.可是,這麽做的話,即便孩子暫時不敢再犯,也只是因為害怕而不是真的認識到錯誤.等到這個讓她害怕的外力消失了,或是當她有力量對抗時,懲罰的震懾也會不復存在.還有一種可能是孩子的自我要求和實際能力之間存在落差.比如,孩子在學習中遇到了一些困難,但她又特別擔心父母失望,也可能是她對自己有較高的要求,所以,無法承擔“考不好”的結果.很多父母在孩子小時候,喜歡把“你好棒”、“你真聰明”掛在嘴邊,容易造成孩子對自我認知的偏差.等孩子慢慢長大了,就很難坦然地接受自己其實沒那麽棒、沒那麽聰明.這對孩子的註意力資源也是一種消耗,她很容易把關註點放到維護自己的“聰明”上去,而不是想辦法解決學習中遇到的難題.這一方面會讓孩子越來越懼怕困難,遇到挑戰就本能地回避,一方面也會導致孩子的實際能力得不到發展,兩者的落差越來越大.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孩子越怕“考不好”,就越是不敢面對學習中困難,越是選擇躲閃、回避,學習能力和成績提不上去,就越容易真的“考不好”.那麽,孩子為了維護自己虛弱的“自尊”,就只能鋌而走險,選擇作弊了.父母和老師過於“唯分數論”,太看重結果,也容易導致類似的問題.還有些孩子作弊,跟“同伴壓力”有關.這種情況,孩子自己的學習沒有太大的壓力和問題,但如果“好朋友”要拉著她一起作弊,或者讓她幫忙作弊,為了獲得認同和友誼,避免被小圈子孤立,哪怕知道不對,她可能也會妥協.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說,來自同伴的認同很重要,所以,由人際壓力導致的、並非發自本心的“作弊”也很常見.同樣是“作弊”行為,不同孩子的心理動機可能完全不同,如果只是局限在“行為矯正”的層面去解決問題,你大概率會感到挫敗和無力.孩子的行為只是表象,透過行為看到孩子的內心和需要,才能找到真正對“癥”的“良方”.第一步,先傾聽孩子.這是了解孩子最好的方式.傾聽,意味著多聽、少說,甚至不說.不要讓孩子感覺,她惹了大麻煩,要被教訓了,而是和孩子站在一起,作為她的支持者,一起來看:她遇到了什麽困難?需要什麽樣的支持?可以怎麽解決?如果之前的養育方式嚴重忽略了這一點,那麽,你還需要一點時間,先跟孩子建立聯結,讓孩子相信,你真的會和她站在一起,給予她幫助,而不是“對立面”.其次,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真正的動機和需要.除了我前面提到的幾種情況,或許也還有其他可能,沒關系,在了解了孩子的行為動機和深層需要之後,接下來該怎麽做,你也會有大概的想法了.如果孩子是因為對“結果”太過緊張,那麽,幫助孩子放松下來很重要,同時,你還需要引導她把註意力從結果轉向解決問題的過程.如果孩子是為了逃避懲罰,那麽,這也提示著你,是時候調整你的養育方式了.懲罰不能讓孩子學會成長,只會讓她感到害怕,或本能地想盡辦法來“趨利避害”.如果孩子是因為“同伴”壓力,那麽,別急著給孩子指導,你的傾聽、陪伴和理解很重要.當孩子心裏的擔憂和壓力有機會得到紓解和釋放時,她才會產生更理智的新視角、采取更明智的行動,而不是一直陷在情緒中.最後,和孩子保持親密的情感聯結,始終是養育中最核心也最重要的部分.和孩子一起遊戲,坐在她身邊認真地傾聽她,嘗試理解她的情緒和感受……這些都是跟孩子建立聯結的好辦法.當親子之間的聯結到位了,你會發現,很多孩子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一定不要輕易給孩子貼上道德的標簽,你發自內心地相信她是個好孩子,她終將會成為你相信的樣子.如果你遇到類似的情況,你會怎麽處理呢?歡迎聊聊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