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內卷”是時下熱度非常高的一個詞,為了方便理解,我這裏就不再解釋“內卷”的起源和本義,只取用它最通俗的意思,即泛指群體之間不斷的激烈競爭.舉個簡單的例子,就是一塊蛋糕以前每個孩子都可以吃到,但現在要求是每門考前三的孩子才能吃到,這樣就加大了孩子吃蛋糕的難度.你考90分,我就得考95分,到最後每個人吃到的蛋糕並沒有增加,但是卻增加了孩子為吃蛋糕掙紮的無力感,這就是“內卷”.對於家長來說,“內卷”更像是一種焦慮.因為現在優秀的孩子實在太多,你家孩子已經是全班前10名,但全年級只有前50名才能進重點.所以你家報了三門輔導班,為了超過你,我家就得報五門.家長這麼拼,說到底就是為了確保孩子將來能夠考上好大學.這種焦慮會影響孩子嗎?當然會.對內影響孩子的情緒,對外影響孩子的社交.比如,有的孩子交朋友不再是因為聊得來,而只是因為對方成績好.而有些孩子則不願意把時間浪費在成績不如自己的朋友身上,所以便漸漸疏遠了他們.02都說世間萬物皆可“卷”,可是沒有人知道“內卷”的盡頭在哪裏,即便是那些不停地“雞”孩子“內卷”的家長,也不敢肯定上了好大學的孩子,是不是就一定會擁有美好的明天.既然“內卷”本身是一個社會學術語,那它一出生就註定要跟每個人的社交生活產生聯系.而所謂的“雞娃”,則是父母轉嫁自己焦慮的一種方式.就算把孩子“雞”到了大學,到頭來還是會有找不到工作,圈層降級的可能,現實中這樣的例子也比比皆是.所以我覺得不管是“雞娃”還是“內卷”,最後的落腳點依然是,孩子將來要如何生活.孩子一旦陷入了“內卷”式的競爭,便會很快發現,世界上沒有最優秀只有更優秀,無限循環地加入“內卷”只會加速消耗孩子的熱情和能量,怎麼可能還有多余的心力去愉快交朋友,建立自己的情感連接呢?但不是說,只要孩子參加競爭就交不到朋友,其實只要家長不刻意營造“內卷”的氛圍,不無故幹涉孩子的交友,孩子是有能力處理好友情和競爭之間的關系的.比如,最近在兒子身上發生的一件事就很有意思.兒子跟我說,他想報名參加學校裏的跳繩比賽.兒子有點胖,平時也不太愛動,所以他提出想參加跳繩比賽,我還挺意外的.他告訴我,每個班各有男女生5個名額,老師在體育課上進行了測試,跳得最多的孩子一分鐘才跳150個左右,他覺得以他的實力也可以挑戰一下.兒子跳繩的最好成績是一分鐘156個,但已經有好沒練過了,所以我覺得希望並不太大.而且據他說,他最好的朋友正好在第五名,他想跟好朋友一起參加比賽.起初,我並不支持他報名,因為害怕他沒被選上,或是發揮不好心理受到打擊.即便是被選上,也會擠掉好朋友的名額,這樣可能會影響他們倆的相處.可是他堅持說,沒被選上沒關系,比賽失敗也不怕被同學嘲笑,而且還特別強調說,就算是他跳得多搶了好朋友的名額也沒關系,這只能證明跳繩他比好朋友強,但好朋友也有很多其他方面比他強.如果只是因為自己跳繩比好朋友多,對方就不高興的話,那麼他們兩個人也就不會成為好朋友了.既然兒子已經做好了決定,並且願意承擔結果,我決定放手讓他為自己一搏.事情的結果是,兒子真的代表他們班去參加比賽了,比賽當天一分鐘跳了130多個,他們班總成績年級第四.事後我才知道,他能去參加比賽,不是一次就報名成功的,而是後來在復活賽上才突圍成功.他好朋友雖然名額被擠了,卻做了一個在集體賽中甩長繩的人,也算是參加了比賽,兩個人皆大歡喜.從老師前方發回來的視頻上,我看到兒子跳得真的不算快,勝在連續沒有停頓.而且一個小胖子甩著繩子,即便臉上肚子上的肉微微顫動,也絲毫沒有受到影響.就沖他抓住機會拼盡全力這一點,我就非常感動,感動他對自己清醒的認知,也感動於他不懼挑戰的勇氣.兒子說,他跳繩的時候同學們都圍在身邊看,他從沒有過這種被全班密切關註的體驗.特別是稍微跳得慢一點時,同學們就拼命地喊“加油、加油”,他聽了就有一種拼了命也要跳完這一分鐘的感覺.其實,我並不在乎兒子得了第幾名,甚至不在乎他參加了什麼比賽,我在乎的是他在這個“內卷”的時代,選擇用什麼方式跟他人相處,是友好良性地競爭,還是只會發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嘆.我更在乎通過這次比賽,他能夠體驗到為了一個目標拼盡全力的感覺.這種感覺會一直跟著他,讓他記得被人關註,被人鼓勵是一種什麼樣的力量.03家長一想到孩子不可避免地要被“內卷”,難免就會產生焦慮,家長一焦慮,免不了就要“雞娃”.但“內卷”產生的前提是社會群體,簡而言之就是“人”,只要有人的地方,競爭就會必然存在.事實上“內卷”的初衷並不是幫我們選出那個最優秀的人,而是幫助我們每個人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也許我們的孩子跟我們一樣,拼盡了全力,終究也只能做個普通人,但那又有什麼關系呢?再普通的人,也值得擁有各具特色的精彩一生.正如兒子告訴我的,他跳繩比好朋友厲害沒關系,對方也有很多地方比他強.當然,“內卷”給家長孩子帶來的焦慮,不可能只通過我的這一篇文章就消失不見,家長還是要結合自己的閱歷和經驗,開闊孩子的眼界,讓孩子知道,人生的路不只是眼前的那一條.在這個“內卷”的時代,作為父母或許我們可以這樣做:1、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為自己的得失進行競爭難免陷入“內卷”,而代表集體參與競爭則會獲得群體的力量.因為大家一起做事的時候,通過對方的“加油”可以獲得大家對自己努力的認可,會讓自己更有幹勁和團結力,自然也會有更好的結果出來.這也就是俗話所說的“人多力量大”,連動畫片<七龍珠>裏的孫悟空,每次也需要全世界每個人把“氣”借給他,才能打敗最終的反派大BOSS.2、教孩子看重過程,看輕結果既然競爭在所難免,那只要孩子拼盡了全力,無論什麼結果都是可以接受的.即便是沒有獲得理想的回報,努力的過程也會為孩子塑造健全的人格,所以結果不理想,不要一味地責怪孩子,讓他們自責,把他們推到“為達目的背棄朋友不擇手段”的那一邊去.3、把孩子努力的樣子用語言表達出來孩子哪怕有了一點點進步,也要告訴他,這會讓他知道有人看到了自己的努力而感到安心,並變得更加努力.我在看到兒子跳繩的視頻後告訴他,“看到你為了比賽這麼努力練習,實在令我刮目相看!”兒子聽了有種惺惺相惜的感動.其實人在不顧一切地努力的時候,並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對不對.如果有人能告訴他有了進步,那就會讓他看到勝利的曙光而更有自信.那麼競爭的本質就會從無休無止的“內卷”,變成“有希望的奮鬥”,並以此推動人際交往良性的互動.“卷”還是要“卷”的,因為每個孩子都要經歷一次拼盡全力不留遺憾的青春,但是當“內卷”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怎麼做才能既獲得競爭帶來的成就感,又建立良性的互動關系,才是家長和孩子更大的人生課題.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