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為示意圖,非當事人)吃東西前未洗手,當心「病從口入」!近日苗栗的一名2歲女童,因為觸摸雞蛋未洗手就拿東西食用,而引發腸胃炎、腹瀉等身體不適症狀,經醫生診斷為「沙門氏桿菌腸胃炎」,一週後病情卻變本加厲,演變成「腹膜炎」,疑似腸道破裂,若沒有立即處置,恐會危及生命. 綜合媒體報導,苗栗市小兒外科醫師表示,在詢問該名小妹妹的相關病史時,發現她是觸摸雞蛋後就直接拿東西吃,未經洗手,所以才會一直腹瀉不舒服,甚至後來腹部痛到很厲害,此外,小妹妹送到醫院時,還呈現低血壓、少尿、脫水等敗血現象,經電腦斷層發現,腹腔內出現不尋常的空氣,疑似腸道破裂,因此緊急進行微創開腹手術,修補大腸破裂的地方,所幸女童術後的身體和傷口恢復良好,可逐漸回復正常的生活. 苗栗市小兒外科醫師提醒,不論是病毒性腸胃炎或細菌性腸胃炎,都有很大的機會引發持續性腹瀉,與我們一般吃壞東西的腸胃不相同,尤其對於抵抗力較弱的幼童來說,若腸胃炎持續惡化未治癒,還有可能導致腸道破裂,進而引發腹膜炎,嚴重者還可能造成敗血性休克甚至是死亡,所以千萬不能輕忽腸胃炎.(圖片來源-高敏敏營養師) 什麼是沙門氏桿菌感染症?根據疾病管制署資料記載,沙門氏桿菌感染症為食因性感染的疾病,亦為人畜共通傳染病,主要因食入遭受動物糞便污染的食物而感染.沙門氏菌感染症屬全球分布,在已開發國家(除非有很好的通報系統)大部分的臨床病例沒有被通報,通報率低於1%,病例最常發生於嬰兒和5歲以下小孩.大部分的發生原因是食物來源遭受污染,少數是因帶菌者污染食物,或人與人直接糞口接觸引致.此病較易發生在7月-10月,氣候溫暖的季節,目前在世界許多國家的發生率有增加的趨勢. 沙門氏桿菌腸胃炎常見的感染症狀:發燒、噁心、嘔吐、頭痛等沙門氏桿菌腸胃炎好發於夏季,每年7至10月是沙門氏菌感染盛行的季節.沙門氏菌常在豬肉、雞肉等未經烹煮的肉品上驗出,再由這些肉品直接或間接造成一般人的感染.感染沙門氏菌腸炎的患者,症狀多以急性腸胃發炎表現為主,並伴隨發燒、噁心、嘔吐、頭痛、腹部絞痛和腹瀉等症狀. 預防沙門氏桿菌腸胃炎3大重點1.勤加洗手在吃任何食物之前,請依「濕、搓、沖、捧、擦」的步驟勤洗手.如果家中有嬰幼兒的人,在餵食前,家長們也要徹底清潔雙手,避免手上的細菌透過餵食感染至寶寶身上. 2.食物充分加熱由於沙門氏桿菌不耐熱,所以最好的方式是將食物「充分加熱」,冰且生食與熟食要分開處理,避免汙染.其實,沙門氏桿菌不耐熱,一般消費者要避免沙門氏桿菌中毒,最好的辦法就是將食物「充分加熱」,且將生熟食分開處理,就能避免二次污染. 3.雞蛋的挑選和保存不潔的雞蛋和蛋製品,最容易受到沙門氏桿菌的污染,所以在挑選雞蛋時要特別留意外觀是否破損、蛋白清晰且半透明、無異味及無異物.保存時,可先用布輕輕將蛋殼外的粉塵擦掉後放入冰箱冷藏,擺放時有氣室的鈍面朝上.烹煮時,再次確認蛋是否新鮮,蛋黃要飽滿、立體且白色繫帶要明顯.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中央通訊社、蘋果新聞網、疾病管制署) 延伸閱讀:腸胃炎該不該看醫師?家長必知四大觀察點!留意李斯特菌症!孕期吃生魚片、生菜沙拉,女嬰未出生就遭感染「沙門氏菌」食品中毒致病菌排行第三,通報率竟只有1%給腸胃炎、拉肚子的朋友飲食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