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中耳炎反覆報到?醫師告訴您怎麼辦不少家長都會發現,兒童似乎比大人更容易得到中耳炎,甚至還會反覆發生!為了讓民眾進一步瞭解原由,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特別請到臺北榮民總醫院陳俊仁醫師為大家說明.陳俊仁醫師指出,談到中耳炎,應該先認識「耳朵結構」.耳朵分為外耳、中耳和內耳三部分,外耳是由耳殼與外耳道組成,外耳和中耳間隔著一層耳膜,中耳藉由耳咽管連結至喉嚨,讓喉嚨的空氣可進入中耳,藉以平衡鼓膜內、外的壓力,而內耳則是由半規管、前庭、耳蝸所組成.所謂的「中耳炎」,顧名思義就是中耳的位置有發炎狀況,且大多和病毒及細菌感染有關.(▲圖片來源: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兒童耳咽管短比起大人更易好發中耳炎很多家長以為游泳進水會造成中耳發炎,是真的嗎?陳醫師說:「因為耳膜會將水分阻隔在外耳道,外界病原不易進到中耳,在一般耳膜無穿孔、破洞情形下,耳朵進水所引起的多是外耳發炎而非中耳炎.」為什麼兒童比較容易得到中耳炎?兒童的耳咽管較短,且呈現較水平的角度,所以鼻腔和喉嚨的病菌容易進入中耳,引起發炎.相較於兒童,成人的耳咽管較長,且呈現較垂直的角度,因此不容易得到中耳炎.至於哪些兒童比較容易得到中耳炎?根據研究顯示,年紀愈小、有去托嬰中心、接觸二手菸、有胃食道逆流、躺著喝奶的兒童,都是容易罹患的族群,此外,直接吸吮母乳的小孩則可降低罹病風險. 使用抗生素治療時,切勿自行停藥中耳炎的常見原因是細菌和病毒感染,若是病毒感染,通常會自行恢復,醫師會開立止痛、抗發炎藥物,以減輕耳朵不適.若是細菌感染,則會使用抗生素(例如青黴素類的amoxicillin)治療,一般療程約7至10天,若擅自停藥可能會產生抗藥性,讓治療更困難.急性中耳炎有時會出現中耳積水的問題,陳醫師指出,此時通常會追蹤三個月,多數積水都會自行吸收;若積水超過三個月,影響到聽力或反覆感染,醫師就會評估是否以手術治療.一般來說,急性中耳炎經由適當治療,並不會影響聽力;但若是嚴重的中耳炎,可能會出現化膿、耳膜穿孔或是積水的併發症,此時就可能對聽力造成影響.因此食藥署提醒家長,配合醫師的治療與追蹤,正確服藥,是守護兒童健康的最佳方式.本文由<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授權,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