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意在育兒很多家長跟我一樣,在上學階段希望孩子可以快快樂樂的學習,為成人後能夠快快樂樂的生活.說來輕鬆,但大家都在找尋如何讓自己與孩子能更快樂的方法.快樂學習,不是單學自己有興趣的,別的都不學.專精自己喜歡的沒有不好,只是世事難料.誰知道是否會突然轉行?知識偏食,對下半輩子是否能快樂是有風險的. 學習可以快樂嗎?學習這件事就是需要付出努力與重複練習的毅力.學習,本來就是件辛苦的事.「發掘內在動機,學生就會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快樂,解開一個數學題目會開心,寫好一篇短文會愉悅,或者進行體育項目感到滿足.」這也是為什麼蒙特梭利醫生強調透過觀察孩子的興趣與挑戰點,跟隨並利用興趣,來啟動孩子內在動機.學習貼近興趣,內在動機高,讓學習可以快樂.想想:你上次快樂學習中,是在學什麼? 自由選擇中如何均衡學習?看了上一點,許家長更擔心.如果為了孩子快樂學習而只隨著興趣,不喜歡的基本能力難道就不學了嗎?蒙特梭利理論強調符合興趣的自由學習選擇外,學習還必須貼近真實生活.值得思考的是,大量跟自己生活或志業無關的學習,必要嗎?想想:你上次用微積分是什麼時候?學習需要分科嗎?反思成人的工作環境與生活狀態,知識是互相串連在一起,而非分門別類的.所以學習可以從興趣為始,然後再帶回不同領域的基本知識.其實知識是條條道路通羅馬的概念.想想:假設你喜歡建築,可以從設計與建構一個建築物學到什麼學科能力?學得廣,還是學得精?曾在台灣開線上數學工作坊的資深蒙特梭利數學老師MikeWaski解釋:「在數學上,蒙特梭利教育是先讓孩子看到所有數學的類別,架構,以及他們互相如何串聯的關係.這時,只需要很粗淺的概念就可以.這屬於學得廣.」學廣是為了了解某個知識領域整體的樣貌以及有哪些不同的可能性.學精是為了學習「如何學知識」的脈絡.這就是現在常常聽到的「素養」或是可轉移的能力.如果回到數學的學習上,就是知道在數學中有三角,代數,微積分等.在各個領域中,透過與自己興趣串聯的專案(例如:搭建一棟房子或製作一個軟體).選擇幾個往下專精學習的數學項目.在需要時,就比較容易舉一反三的將如何學得精的方法,運用在學習數學或其它的知識領域上.知識包山包海,而且新資訊不斷發生,怎麽有可能通通學會?而且永遠也背或操練不完.所以什麼是學習?學習=學如何學重複練習上面所說的練習,不是不停的背誦與寫習題,而是把理論融入自己的生活,從中細細體驗的過程.快樂學習,是門足以讓我們終身快樂的學問. ◎Podcast延伸聆聽~媽很想聊﹝EP.20我的孩子適合實驗教育或蒙特梭利小學嗎﹝FT.啟心蒙特梭利創辦人錢思敏﹞(上)﹞◎原文出處~意在育兒﹝快樂學習﹞(PhotobyCDCon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