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圖,非當事人) 腸病毒的傳染力強,而且5歲以下幼兒是重症高危險群,如果家裡寶貝得了腸病毒,要隔離、少出門早就是常識,卻有粗心的媽媽把孩子帶出門玩,還把病毒傳染給社區附近6、7位小朋友! 綜合媒體報導,一位媽媽在臉書社團「匿名公社」爆料,鄰居家的2位小孩因為腸病毒停課在家,這幾天出現咳嗽、發燒、流鼻涕等症狀,因此她特別叮嚀老公,不要讓自己的兒子跟隔壁小孩玩,以防傳染.沒想到該名媽媽叮嚀後出門,回家時卻撞見兒子在跟2位鄰居小孩玩. 原PO看見後立刻提醒,「你們都有生病就不要玩在一起,到時候互相傳染,趕快回去,等沒有生病了再一起玩」,也提高聲量,故意說給鄰居小孩的家長聽.無奈鄰居家長根本沒聽進去,下午又把2個生病的小孩帶著,在附近到處串門子,被拜訪的那家人,家中甚至有剛出生的小寶寶,是腸病毒的高危險群. 原PO生氣地指出,這已經不是這位鄰居家長第一次做這種事!上次這位鄰居也是把得了腸病毒的孩子帶到自己家玩,導致她的兒子被傳染,嘴巴破洞,一個禮拜不吃不喝.事後她還發現,附近的6、7個小孩都在差不多的時間裡得了腸病毒,讓原PO超級生氣,怒控鄰居心態有問題,「你認為沒什麼的小感冒,搞不好傳染到別人的孩子就變成嚴重的病!」資料來源:蘋果日報、ETtoday新聞雲腸病毒傳染力強一定要隔離小兒科醫師許永政指出,腸病毒這種傳染病常常出沒在學校、幼兒園等地方,為了保護自己,也保護其他小孩,生病了一定要在家休息隔離.腸病毒從症狀開始日要隔離至少七天,並且已經退燒24小時以上.若還在發燒,或症狀很明顯,代表體內病原量還很多,傳染力也還很強,不適合回到群體生活. 腸病毒預防方法目前腸病毒的治療和預防方面,沒有疫苗可以預防,也沒有特定藥物可以治療.不過相關的疫苗已在研發中,還需要幾年才有機會上市.目前有效對抗腸病毒有以下幾種方式: (一)正確勤洗手洗手要洗得正確才有抗菌效果喔!介紹媽咪一套由臺大醫院推出的「內外夾弓大立腕」口訣,就知道怎麼教小朋友正確洗手. (二)自製消毒水市售含氯漂白水因含醛類、鹵素類消毒劑,可使腸病毒失去活性.該怎麼自製消毒水呢?建議媽咪取0.5湯匙(約半匙)加入1公升清水,調配完成後拿來擦拭家中大小物品和各活動區塊.不過漂白水刺激性較強,不適合家中有過敏兒使用;擦拭時記得保持室內空氣暢通,擦完等待15-30分鐘之後人再進去. (三)「次氯酸」消毒水「次氯酸」是一種不穩定的弱酸性化學物質,運用在消毒界已經行之有年,優點是環保安全有很大滅菌效果,缺點則是天性不穩定.市面上的次氨酸水成分是水和鹽組成,因此容易因為包裝過程和消費者保存方式與時間逐漸降低濃度最後還原成水,進而影響防疫效果. (四)透過「高溫」幫忙腸病毒於室溫可存活數天,4℃可存活數週,冷凍下可存活數月以上,但在50℃以上的環境,很快就會失去活性,所以食物經過加熱處理,或將內衣褲浸泡熱水,都可減少腸病毒傳播. (五)用「乾燥」打擊腸病毒乾燥可降低腸病毒在室溫下存活的時間;紫外線可降低病毒活性. 延伸閱讀:腸病毒症狀為何?5種腸病毒預防法必學,一秒了解腸病毒潛伏期有多久大人腸病毒比小孩更嚴重!有什麼症狀?該看哪一科?可以上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