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回娘家媽媽剛好在煮飯,我隨手用微波爐熱了湯,好死不死延長線負荷過大跳電,媽媽嚇到沒好氣的說:「我都還沒吃飯,趕著煮給你吃⋯」,後面我的耳朵就關起來聽不見了,我滿腹委屈的說:「廚房從來就不是我們可以進去的地方,要怎麼幫你?」下午帶著Leah做香蕉鬆餅,想起開始學著照顧自己,學著自己準備三餐是去英國念書的時候,回憶裡學習獨立一點都不辛苦,成長是喜悅的;跟先生在新加坡每天下班一起買菜煮飯,兩小無猜的日子是幸福快樂的;下午茶跟Leah一起吃香蕉鬆餅的時候問Leah:「喜歡跟媽媽一起做飯嗎?」他點點頭,「好吃嗎?」點點頭,心裡暖暖的.不管教的勇氣這本書,阿德勒心理學說人終其一生都在追求歸屬感跟價值感,更深一層去理解為什麼要在家蒙特梭利,因為帶著孩子一起生活,能建構孩子的歸屬感.當媽媽之後,更認真體會在媽媽面前當孩子,在Leah面前當媽媽的感受,看著媽媽忙進忙出,依舊甚麼都幫不上忙的感覺,其實並不好受,那是一種回家媽媽的忙碌就會增加,一種自己是個麻煩的感覺.媽媽好受嗎?「我只是想給你吃好一點啊,不然我一個人隨便吃就好」,而孩子說的那些「媽媽我希望你自己吃的好一點,我兩樣菜很夠吃了」,從來不曾進入媽媽的耳朵裡.甚麼是歸屬感?是一種我是家的一份子,我可以為家做點甚麼,能夠幫忙,能夠付出的感覺,反之沒有歸屬感的感覺是甚麼?像一個客人,永遠在等待,等待主人的指令,等待主人示意.蛋液灑出來有甚麼關係,豆腐切爛了有甚麼關係,飯吃得亂七八糟,有甚麼關係,一起做飯,一起吃飯,一起收拾,一起生活,孩子的回憶裡有我,我的回憶裡有孩子,畫面多美!親愛的,給孩子真正對家的歸屬感,幫助孩子讓他們自己做,你說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