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再了不起也不過是把家和孩子顧好而已,這不就是身為妻子和媽媽的基本責任嗎?有什麼好不堪的呢? 那天我在咖啡廳的一角,看著剛走上樓的一位媽媽揹著一個約莫8~9月的寶寶,手牽著二個不到四歲的孩子,媽媽溫柔地叮嚀著手裡牽著的二個孩子:「噓!要小聲一點喔!這裡不可以大聲講話」,二個孩子也用手勢回應媽媽並用氣音說著:「好!要小聲」. 媽媽小心翼翼地扶著熟睡在懷中的寶寶緩緩地坐下,喘了一口氣再用那終於停下來的雙手稍微撥整已不知道什麼叫做整齊的頭髮,媽媽對著身旁的二個孩子露出很美的微笑,並拿起桌上的咖啡滿足地喝下一口.那個笑容是自由的是無拘無束的,彷彿那一分鐘是永恆. 媽媽懷裡熟睡的寶寶一樣睡得安穩香甜,二個孩子也記住媽媽的叮嚀並沒有大聲喧嘩,二個孩子有說有笑很是開心,媽媽又笑了並摸摸二個孩子的頭稱讚他們好乖.這樣的情景好美,我沉浸其中也忘了手邊的工作. 但是不知道為什麼,隔壁桌一群熱血沸騰的創業人士,先是要求媽媽讓了一張桌子出來,方便他們合併共桌好談論著如何邁向未來的成功,如何推銷如何增加被動收入,接著又有意無意地用眼神示意著二個孩子的嘻笑聲過大了些,這些無意識的眼神投射在媽媽身上,讓媽媽和孩子們很不自在. 那群熱血的創業人士裡,更有人認為「媽媽不該帶小孩來咖啡廳」!!!為什麼媽媽就不應該?!這個問題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到底是孩子束縛了媽媽,還是這個社會約束限制了媽媽本來就擁有的自由?! 其實媽媽把孩子們照顧得很好,二個孩子並沒有大聲喧嘩也沒有影響到任何人,反倒是那群熱血沸騰的創業人士的激昂歡呼叫鬧聲,讓整個咖啡廳裡的人被剝奪了享有安靜的權利,最後那桌沸騰的熱血創業人士們,在經過提醒後冷卻了下來,但是媽媽和孩子們還是匆忙地收拾離開了. 放在回收臺上那杯未喝完的咖啡,不是意猶未盡而是不堪與無奈.讓看在眼裡的我滿是心疼,當我正想追上並向那位媽媽表達我的感受時,已經找不到她們了.但我的心裡卻怎麼也忘不了,希望下一次能有機會相遇. 身為女性,我們從從單身到有人作伴再攜手進入婚姻,緊接著滿懷期待多一份「愛」的到來,這個過程漫長卻也美妙的不可思議.我們都好想好想讓每一步和每一個階段都達到完美的狀態,所以斤斤計較著每個微小細節. 可是「經營婚姻」和「成為父母」這二件事,再怎麼準備萬全還是沒有辦法預先練習,總是在每一天的挫折裡學習成長、療癒未癒合的傷,總是那麼地不舒服也難適應,有時候,甚至會在心裡拾起曾被偷偷丟棄過無數次的「後悔」,而反覆地胡思亂想........,最後開始懷疑起自己是不是不夠好? 「媽媽」是份榮耀還是犧牲,又或者是無法歸類的角色?生兒育女為愛付出與盡力到底是值得還是不值得的糾結,總是在碰了一鼻子育兒的灰燼,或與家庭裡的戰爭難以平衡時,心裡的各種痛心與為難就會不斷地浮現,心裡想著,到底為了什麼又是為了誰? 如果以第三者的身份來看待這個情境時,會想著盡快逃脫並奔向自由,但是當我們一旦進入了這個階段,總會為自己的處境找出合情合理的說法來安慰自己:「因為婚姻與生活本來就是這樣,因為育兒本來就是犧牲和消耗能量.....,這就是婚姻生活,這不就是生兒育女嗎?不然還能是什麼呢?」 「媽媽」這份職業的角色總是吃力不討好,一輩子被綁住的責任制,還要被檢視到底付出了什麼?大家也在父權社會裡學會了用框架去綁架結婚了的女性、有了孩子的媽媽. 那些說得輕鬆的「再了不起也不過就是把家和孩子顧好而已」,這不就是身為妻子和媽媽的基本責任嗎?有什麼好不堪的呢?」的話,讓人難以承受,難道,媽媽真的就是只有這樣而已嗎? 自從當了媽媽,我深刻地體會到整個社會對於全職媽媽的種種不公平,似乎所有責任都是媽媽的責任.媽媽原本所散發的光芒是那樣的溫暖,但卻常因為想要更好而努討好別人眼光下的自己,讓原本溫暖的光芒變得格外刺眼.原本付出的美意,也因為被當作理所當然而習慣了. 媽媽於是也不再像媽媽了,媽媽只是個照顧家庭的女人,僅此而已. 媽媽長期忍受著社會不平等的對待.媽媽不應該為了當媽媽而失去自己,整個社會也該把傳統標籤從每個媽媽身上撕下,為每個媽媽鼓勵並給予熱烈的掌聲. 因為媽媽總是把「自己」摺疊再摺疊、壓縮再壓縮,放在孩子與家庭的後面,怕被數落不是盡職的好媽媽,其實媽媽最該有的媽媽的樣子,不是無微不至的照顧每個人,而是在成為媽媽後更能做好自己,那種成為媽媽後的能量是美麗而動人的. 媽媽辛苦了,很多時候的不得已並不是應該的,要懂得設置界線才不會讓自己的成全失衡.記得每當肩上扛著的或是快被外在壓力擠破時,就請先暫停一下吧!重新感受自己,就能再一次重新開始. 媽媽總是在這條很長的挫折路上自責與不知所措,不論如何,在婚姻與育兒的種種難題並不會變成真正危機,請先好好照顧自己,讓自己在混亂過後重新認識自己,丟掉怨氣且放心做最想要的自己,雖然過程一樣漫長但總會越來越好的. 尊重並同理每個孩子與生俱來的天性與氣質請相信每個孩子都有著一定比例的細膩與奔放,所綻放的光芒才更顯得獨一無二. 微微最新著作:微慢式教養 微與孩子們的專屬專頁:棉花糖的晴天暖綿綿和孩子一起寫我們的故事頻道:微與孩子們的日常 PhotobyHideakiTakemu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