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媽媽、媽媽幫我……」 「媽媽、媽媽、媽媽吃什麼……」 「媽媽、媽媽、媽媽……」 防疫期間,在家工作的媽媽們,只能在孩子鬼哭神嚎的背景音下開視訊會議、趁孩子終於沒電沉沉睡去的半夜時分撐著眼皮打報表……. 拜託不要「歡」!是媽媽們無時無刻不嘶吼的心內話,在家一邊工作一邊育兒的崩潰時刻短時間內還不會結束,以下整理幾點在家工作的育兒小技巧,與媽媽們一起團結抗疫、相互取暖! 1.慎選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有聲玩具 為了能讓孩子安靜片刻,媽媽們無不使出渾身解數,塞玩具、塞食物、看影片,能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有聲玩具」也成為首選,然而,長時間接觸有聲玩具,且不太會掌控把玩距離的年幼孩子,有可能因此造成聽力損失. 許多玩具喇叭或哨子可發出超過90分貝(dBA)的音量,搖鈴或擠捏會發出聲響的玩具也可以發出110分貝(dBA)的音量,部分音樂玩具、玩具電話及對講機,還可能發出120至125分貝(dBA)的音量.當然前述這些分貝數是各類型玩具可能出現的最高音量,若遊戲時間不長,且並非一直開啟音量按鍵,對孩子並不會產生立即影響.現在大部分的有聲玩具也可以調整音量,因此,媽媽們只需要注意玩具發出的音量大小,以及玩的時間不要過長. 2.教孩子說出情緒 很多時候年幼的孩子在「歡」,原因除了肚子餓、不舒服等生理需求外,也可能是因為不知道怎麼表達.在排除生理需求的因素後,媽媽可以觀察孩子當下的行為與情緒,並用語言具體說給孩子聽,例如:「媽媽看到你在亂丟東西,是因為玩具壞掉了,你很生氣也很難過.」當孩子的情緒得到同理,平靜下來後,再重新與孩子討論剛才的行為是否恰當、會有什麼後果,以及下次遇到相似情況時,能用什麼適切的方式處理,例如:「你可以說你很難過,請爸爸修理玩具.」 情緒需要出口,而語言就是一個釋放情緒的好方法,說出感受可以讓對方快速接收到自己的感覺與想法,進而有效溝通.除了教導孩子說出情緒,身為媽媽也很需要情緒的出口,在工作、育兒的同時,也別忘記照顧自己!(想躺著的時候,就躺下來!) 3.訓練孩子做家事 想讓孩子有事做以獲得安寧的工作時間,訓練孩子做家事也是個好方法,兩歲的孩子可以做到的事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多,像是收玩具、折衣服、擦桌子等等.不過萬事起頭難,剛開始很容易會產生「自己做比較快」的念頭而放棄,請媽媽們再堅持一下!透過示範、一起做和讚美孩子的表現,孩子會從中產生責任與成就感而愈做愈好,媽媽也可以稍微輕鬆一下.(雖然這不是一兩天就可以達成,但讓我們一起朝這個美好目標前進吧!) 延伸閱讀: 慎選有聲玩具避免噪音性聽損 引導孩子「說出感受」,馴服情緒小暴龍 圖片來源:Line貼圖 用心聽好好說之有話要說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