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患失智症的老人會不會是在假裝?為什麼要讓自己的女兒這麼辛苦?難道老了就可以任性?老了就可以拖累晚輩?然後呼了老人家好多耳光!<以下是此次深夜節目的文字稿,如果想直接收聽,歡迎點擊以上影片.> 聽眾朋友們晚安,因為疫情不得不宅在家的生活,還喘得過氣嗎? 家政夫記得,某天早晨叫醒孩子們準備視訊教學時,老三揉著眼睛問,能不能帶他去看看外面的太陽?這句話原本只像個玩笑,從耳邊劃過,但隨著電影「父親」,或者又翻譯成「困在時間裡的父親」讓我想起不久前,送冷凍包子、高麗菜和蕃茄給養母時,八十多歲的她也對我說: 「可以帶我去台北市逛逛嗎?」 可帶我去逛逛嗎? 可以帶我去看看外面的太陽嗎? 這兩句話對行動還很方便的成年人來說,簡直跟喝開水一樣容易,但我們從這樣的簡單中領悟到甚麼?生命的次序為什麼是從軟弱無力、依賴性極高的嬰兒時期,進入難搞、叛逆,時常像灘爛泥,但偶爾又充滿活力,連自己都搞不懂自己的青春期,到可以獨當一面,藉著犯錯,藉著成功,學習面對困難,面對孤獨的青年、壯年,最後是走路會膝蓋痛,閱讀繳費單上的文字時得拿遠一點,晚上十點鐘還沒到就打哈欠,凌晨三、四點就翻來覆去,臉皮皺紋越來越多,身體器官越來越遭的衰老時期. 簡單的來說,生命的次序似乎是: 一、幼稚,需要大人把規矩包上糖衣,哄著,陪著,勸著來面對現實世界.二、衰老,需要年輕人把科技包上糖衣,哄著,陪著,勸著來面對真實世界. 生命彷彿是個循環,從軟弱無力開始,經歷強壯、自主,然後也在軟弱無力中結束.生命循環的開始和末了,對行動還很方便的你、我來說,簡直難以想像,因為我們的體力和精神都正處於巔峰狀態,可是每當周圍有朋友生小孩,或親近的長輩離世時,是否都隱隱約約透露著,不要只想到玩樂、賺錢,要趁兒女和長輩都在的時候,領悟生命次序的意義呢? 電影「父親」中有個片段,演到某位旁觀者,覺得罹患失智症的老人會不會是在假裝?為什麼要讓自己的女兒這麼辛苦?難道老了就可以任性?老了就可以拖累晚輩?老了就可以明明生病,卻要假裝比醫生還像個醫生?並且說到最後,用力呼了老人家好多巴掌. 這一幕刺痛了我,也讓家政夫慶幸沒有用過這種方式對待長輩,可是除了真實的行為之外,有沒有可能善於美化醜陋的我們,早就已經透過言語,把憤怒、埋怨,甚至於〝你怎麼不早點去死〞的內容,在吵架時飆罵出來? 如果生命的次序是從幼稚、強壯,又回到衰老需要人陪,需人來照顧的話,體力和精神都還很活躍的我們,要如何為晚年作準備呢?家政夫指的不是退休計畫,而是八十歲的我們,會不會也嫌年輕人的音樂像噪音? 八十歲的我們,會不會覺得把汽車、巴士開到天上,就算全都改由電腦控制,掉下來的時候依然是個災難,所以這種進步寧可不要? 八十歲的我們,有沒有可能更希望〝敬老尊賢〞?因為未來的生存資源肯定更少,甚至只足夠供應給對國家、社會有貢獻的人,因此還沒被病毒害死的老人,就只能像隻米蟲搬離開都市,免得浪費電力和食物. 如果生命的次序,真的是從幼稚開始,需要大人把規矩包上糖衣,哄著,陪著,勸著來面對現實世界的話,那當面對漸漸衰老的長輩時,你會願意像個照顧小孩的父母,替他們把新科技、新潮流包上糖衣,哄著,陪著,勸著來面對現實世界嗎? 又或者,你能學習一句古老的諺語:「不可嚴厲責備老人,只要勸他如同自己的父親、母親.」當長輩又開始堅持己見時,我們只能沉默,以心疼的眼光看著他,讓他去,讓他摔進坑裡,然後像對學走路摔跤的嬰孩那樣,抱起來安慰安慰,這種照顧絕對比想像中還要累,得犧牲許多玩樂、賺錢的時光,但仔細想想,當你我聒聒墜地,又要喝奶,又要拉屎換尿片時,不也曾經被這樣呵護過嗎? 以上,是本集家政夫分享的所有內容,如果喜歡,記得去臉書搜尋「家政夫的悄悄話」並留下回應,下次見嘍!掰掰! 想知道更多三寶爸的故事,立即訂閱﹝家政夫的悄悄話﹞Podcast:ApplePodcast: https://reurl.cc/MA8gVWSoundCloud:https://soundcloud.com/artstar0401/ep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