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慈慧幼苗親子學堂 合作伙伴衞生署「幼營喜動校園計劃」 提供 幼兒自小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保持均衡飲食,能攝取足夠的營養,有助健康成長;不過,有些幼兒的飲食習慣,令家長摸不着頭腦,不知如何處理.以下輯錄自衞生署「幼營喜動校園計劃」網站中幼兒常見的飲食問題及正確處理方法.各位家長是否有所共鳴? 問題1:幼兒不喜歡吃蔬菜?可以用水果代替?答:蔬菜和水果含有不同的營養素,所以幼兒要適量進食以保持均衡飲食.根據衞生署的建議,幼兒每天宜進食最少一份水果,例如2個細奇異果、1個中型橙或蘋果、半隻香蕉等.雖然水果的熱量較低,但含有果糖,如進食過量,會令幼兒攝取過多熱量和糖分,有機會引致肥胖及影響進食正餐的食慾.如幼兒不喜歡某一、兩種蔬菜,家長可選擇其他不同顏色、形狀、味道的蔬菜代替.家長可以選擇顏色鮮艷、味道較甜及口感較爽脆的蔬菜,例如以番茄和甜椒入饌,以吸引幼兒進食的興趣和食慾.另外,家長可與孩子一起製作食物和選擇食材,以增加他們進食各種蔬菜的興趣,以及接受不同食物的味道. 問題2:幼兒不喜歡喝水,怎麼辦?答:清水淡而無味,幼兒不喜歡喝水也不足為奇.家長宜每天為幼兒提供多次少量的清水,讓他們慢慢適應定時喝水的模式;再配上蔬菜、水果、牛奶、湯水等,均可令幼兒攝取所需水分及有解渴作用,家長無須過分擔心. 問題3:幼兒只喜歡吃零食,不吃其他食物,應怎樣處理?答:零食一般是高脂肪、高鈉、高糖及含較少重要營養素的加工食品或飲品.由於零食顏色和味道吸引,所以很多幼兒都喜歡進食,甚至當正餐.家長要加以節制,但不宜過分限制幼兒吃零食,以免適得其反.首先,家長要以身作則,少吃零食,成為幼兒的良好學習榜樣.之後,家長可慢慢減少幼兒吃零食的次數和分量,例如每星期只於茶點時間供應兩至三次零食,讓幼兒明白零食只可淺嚐的原則;家長注意切勿以零食作獎勵或在幼兒心情欠佳時作為安撫他們的食物;在兩次正餐之間安排茶點時間,以較健康的食物取代零食,例如水果、麪包、無添加糖或低糖的豆腐花、低脂原味牛奶和低脂純味乳酪等;同時亦避免在家中放置過多零食. 問題4:幼兒吃得很少,該怎麼辦?答:幼兒的胃部較小,每餐不會進食很多食物,食量亦會與當日的活動量而有所改變,在正常情況下,幼兒吃飽了便不會再吃.幼兒吃得少,可能由於患病或身體不適而令食慾下降,以及由於太飽或抗拒未曾吃過的食物.家長應留意進食時間是否恰當、避免安排幼兒在剛睡醒、玩耍或太疲倦時用膳.另外,幼兒進食要定時及遵守「少食多餐」的模式,例如正餐之間應相隔4至6小時、茶點則與正餐相隔最少1.5至2小時,同時避免進食高脂、高糖的零食及含添加糖分的飲品,以免影響進食正餐的食慾. 問題5:為什麼幼兒進食晚飯後仍有餓意?答:如幼兒進食晚飯後仍有餓意,可能是由於他們在日間有較多體能活動,消耗較多熱量,以致晚餐的分量不足以果腹.家長可額外添加穀物類和蔬菜類食物,以補充他們所需熱量,但不宜提供額外的肉、魚、蛋及代替品的食物,因為這些食物的脂肪和熱量較高,若進食過量,有機會增加幼兒肥胖的風險;另外,肉類、蛋類等食物較難提供飽肚感,較難幫助幼兒學習「飽要停」的良好飲食習慣. 以上資料由「幼營喜動校園計劃」網站提供詳情可參考衞生署「幼營喜動校園計劃」網址: http://bit.ly/3vb5vzI©2021HealthySeed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