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施行60年的共同農業政策協議有許多問題待解決,圖為2020年12月,歐洲環保團體抗議表達對共同農業政策的不滿.(圖片來源:食力提供)撰文=謝承學為了穩定歐洲農產品市場,確保市場在合理的價格下供應正常,同時維持農民一定收入,歐盟向農民支付的補貼制度「共同農業政策(CommonAgriculturePolicy,簡稱CAP)」於1962年啟動,至今實施近60年,近年因為長期對集約化農業補貼,違反國際希望減少環境污染的趨勢,歐盟成員國遂希望將政策方向調整為以生態永續為核心,因此啟動法案修正方向之討論.經過兩年半的協商,2021年6月25日經歐洲議會、歐盟委員會和27個成員國拍板同意,未來5年共同農業政策將改採與生產量脫鉤之補貼制度,以尊重環境保護、食品安全及動植物衛生標準為依據,讓農民更有競爭力、且能自行決定生產具市場導向之產品,並積極強調農業環境保護、鄉村發展政策等.該政策執行經費占歐盟年度總預算的3分之1左右.綠色生態為改革主軸加強補貼環境友善耕作雖然在此峰會上,歐盟會員國在許多議題上都無法取得共識,但對於共同農業政策上,歐盟執委會、議會與27個會員國代表卻取得共識,確立以更加環境友善、環保為主軸的農業共同政策改革,並將從2023年開始實施.歐盟未來改革後的農業政策核心為「綠色生態制度」,鼓勵永續農耕的補貼將佔直接支付給歐盟農民補貼的25%,但農民必須承諾採取行動以保護生物多樣性和自然遺產,並且必須讓至少4%的耕地休耕,以達到永續經營.在本次改革中,還將首次加入接受補貼的「社會條件」,根據這些條件,補貼受益人將受到監督,欲改善以往補貼對象不透明問題.歐盟委員會副主席弗朗斯·蒂默爾曼斯(FransTimmmermans)表示,他認為新政策代表了「歐洲農業實踐方式的真正轉變」,且宣示:「在未來幾年裡,我們將保護濕地和泥炭地,將更多的農田用於維護生物多樣性,促進有機農業,並開始糾正補貼分配上的不平等.」為何需要改革?補貼以土地面積為標準,形同變相支持集約農業這次政策的調整被視為是為了改善近幾十年來,外界對於該政策中的「單一給付制度」的不滿.即使該制度的初衷為援助一般農民的生活水平,鼓勵使用有機農耕,但受限於補助規定,大部分款項還是繼續補貼給了從事集約化農業的「大農戶」,而支持永續生產和生物多樣性的款項與之相比只是點綴而已. 單一給付制度為共同農業政策中的核心概念,透過直接補貼來維持農民的生活水平,補貼多寡與生產量無關,主要包含基本給付、環境津貼、中小型農場額外補貼、對青農的額外支持,其中由於最主要的基本給付只依土地大小來補貼,因此被認為對大地主、大農場有利,等同變相鼓勵了大規模集約化耕作. 是環境的勝利還是假象?會員國仍主導補貼標準新的共同農業政策以生態保護為改革要點,看似是環境的勝利,然而,根據歐洲最大的環保組織聯合會——歐洲環境局(EEB)的數據,農場給付規則將比以往更寬鬆,而且生態保育沒有有意義的環境目標,這意味著2700億歐元農場預算中約有4分之3將用於集約化農場.其中備受矚目的綠色生態制度,儘管立意良善,但將控制這一資金和所有其他共同農業政策補貼的權力,交給以往就偏好集約化農業的政府,例如法國、德國和葡萄牙,且這幾個會員國已表明,將繼續以犧牲環境保護為代價,優先考慮集約化耕作方法.荷蘭的歐洲議會議員巴斯·埃卡特(BasEickhout)表示,目前該改革沒有足夠的保障措施來確保25%的生態資金用於可信的綠色措施,各國政府在決定生態計畫適用方面仍具有主導權,讓政策綠色改革目標可能形同虛設.歐洲經濟局農業政策官員塞利亞·尼森斯(CéliaNyssens)直言,改革變化不夠,他認為這項新政策無法改善當前問題,「我已經看到各國政府像往常一樣推動政策,以保持資金流向集約化農場.」對全球經濟舉足輕重外界都在看歐盟農業未來怎麼走歐盟是現今世界上最大之區域經濟體之一,國民生產毛額約15兆美元,平均國民所得3.3萬美元,其貿易總額佔全球貿易總額的百分之40,農產貿易佔世界農產品出口總值15%,不論在WTO或世界農產品市場均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因此全球都相當矚目本次的共同農業政策改革,以及後續的綱要制定,作為歐盟中的重要政策,全世界都在看這將成為減緩氣候變遷的重要措施,還是只是應付外界期待的假象.審稿編輯:林玉婷延伸閱讀▶農業出口大國的秘密!企業化的丹麥農業,有什麼值得台灣借鏡?▶農業是糧食安全的根基!食育讓吃在地食當季不只是口號▶全球暖化使農業生產力下降21%!科技進步可能跟不上人口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