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意在育兒在沒有小孩前,我跟先生常常會一起去旅行.生了女兒後,我先生還是會問我想不想去旅行,但我總會說,再等等吧.一直到M六個月時,我先生問我要不要一起去上海過週末.雖然我很信任我的保姆,但女兒獨自在家那麼久OK嗎?我想了好幾天後還是拒絕了他,但最終,我被說服了.第一次離開M的心情好焦慮,不時會看一下家裡的攝像畫面或是回憶手機裡女兒的照片與影片.看到女兒按時間表睡了或活動,很安心.我不在家,她的生活彷彿沒什麼不同....心裡感到有點失落.到了第二天,我還是會看看家中的畫面,不過發現恢復旅行也不錯.這個想法出現時,突然感覺好拉扯.一部份的我覺得終於可以在外過夜滿開心的,但另一部份的我卻感到好罪惡.現在的我知道,原來當媽媽就是個不斷「拉扯」的過程.在1973年,人類學家DanaRaphael提出了一個新字:matrescence.這個字與青少年階段的英文adolescence很像並不是巧合.Adolescence是從青少年轉變到成人的過程.而matrescence,是從女生轉變成母親的過程.荷爾蒙高昂情緒漂浮不定身體極度轉變想證明自己可以勝任,但又害怕做不好我到底是誰這些都是我們在青少年階段都曾經歷,也廣被視為「正常」的複雜狀態.是不是與我們成為媽媽的轉變似曾相識?直到近年,才終於有精神科醫師與心理學家更深入的研究與推廣,成為母親的女性,也會面臨與青少年極為類似的劇烈歷程.從懷孕到生產完,包括領養孩子皆是,母親的身體會充滿催產素(oxytoxin),好預備我們帶著滿滿的母愛,迎接新生命的到來.許多媽媽更期待,心中那強烈的愛,意味著自己與孩子的相處時光會如夢幻般美好,可是往往,面對的卻是:我好想跟你在一起,但好渴望自己的時間.我好想陪你,但好想去跟姐妹們喝下午茶.我好愛你,但我只感覺好累,好煩.原來,無論多愛或渴望照顧孩子,我們還是有需要被滿足的自我需求(例如:運動,睡眠,獨處,滋養心靈,社交等).在不知道這些內心拉扯是正常時,我們會質疑自己是不是個好媽媽.需多母親因此而感到自卑,自責,罪惡,甚至步入憂鬱.當更了解轉換成母親的心路歷程並將種種的拉扯視為常態時,我們則能體會,愛孩子與愛自己在一個健康的親子關係中,是可以也必須共存的.唯獨如此,我們才能坦然的面對與享受,成為媽媽的酸甜苦辣. ◎Podcast延伸聆聽~媽很想聊﹝從女人轉換為母親的過程﹞、﹝蒙特梭利–預備中的成人﹞◎原文出處~意在育兒﹝拉扯﹞照片出處:Photobyfreestockson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