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工作已經邁入第八年,在幼兒園裡的一群年輕幼師中,我堪稱是有點歲數的元老級員工,下班後常常遇到熟面孔的家長,.光走一條街就得打上兩三次招呼.很多是家裡的哥哥姊姊先入園,過了幾年有了第二胎,弟弟妹妹也跟著進來,遇到這些熟面孔的家長多半格外親切,有了之前第一胎的育兒磨練,和之前建立好的信賴基礎,大小事皆不用我勞費唇舌,親師之間溝通順暢無礙.正因為在幼兒園待久了,幾年下來看了好幾位家長之間從第一胎出生初為父母的期待與新鮮感,到了第二胎出生之後,責任和負擔的加重的心路轉變.長時間積累的育兒壓力與苦悶不知從何排解,加上雙薪家庭的爸媽各有各的工作要忙,很多話不免說得又快又急,若雙方情緒找不到一個足以平衡彼此的支撐點,其實常常是慢性摧毀一個家庭的開端.過去這一兩年,疫情延燒,長期線上授課,有幾個第二胎在這期間出生的家庭,都面臨了前所未有的考驗.最近園所裡,有兩對爸媽正在協議分居/離婚,而另一個第二胎剛出生的媽媽,也因為老大(兩歲半)不適應妹妹出生的種種轉變,最近這兩個禮拜在幼兒園哭鬧的非常厲害,而這位升格當哥哥的小男孩,平時非常愛笑活潑,哭著不要來上課的情況,還是第一次發生.幼教師處理孩子的各種狀況是職責所在,我們有的專業背景,多數情況下都能基於過去累積的經驗去做判斷和處理.但當正在打離婚官司的家長站在幼兒園接送區當眾毫不掩飾地指責對方,一旁還站著幾位等著接小孩但察覺情勢尷尬而不好意思進入園所的家長,他們面面相覷的等著看我如何拆解這顆炸彈,此刻就算身經百戰的我也感到幾分棘手.「凱特妳幫幫我,他剛從西班牙疫區回來,他要隔離!他根本不應該進來.」身上還抱著第二胎的媽媽哭著向我解釋,為什麼她堅持爸爸不應該來接孩子走.「去西班牙是多久以前的事了,重點現在從西班牙回來,打完兩劑的人根本也不用隔離,凱特你不要聽她的,她根本什麼都不知道.」「問題你兩劑都打了嗎?有打的話為什麼你的律師不傳證明給我看?」「我為什麼一定要傳給你看?這是我的私人資料.」媽媽轉向我,斬釘截鐵的說「他一定沒打,你不要讓他接孩子.」這時爸爸開始暴怒「今天明明就是輪到我.妳憑什麼不讓我接?」「因為我要保護我的孩子!」媽媽哭著大吼.爸爸站在門外,媽媽站在門內,兩個人隔著1.5公尺的社交距離,絲毫顧不得旁邊站一排的吃瓜群眾,扯著喉嚨又吵了起來.聽完兩方說法,我先向媽媽說「我沒有任何權利阻擋爸爸去接他的小孩,妳的質疑可以反映給gesundheitsamt(公共衛生部門,負責疫情相關通報和指引).」接著我轉向爸爸,説「不好意思,我不清楚你的旅遊史,但如果你出入疫區而沒有打完整疫苗,你的確需要隔離而不能進入園所接小孩.你不想給她看疫苗護照沒關係,但你如果今天想接到小孩,你得向我證明你已完成兩劑疫苗接種.我今天是基於保護全園所的小孩而有此要求,請你理解.」爸爸一邊嘟囔著「妳知道她根本就是想胡鬧對吧?我為什麼要順著她?」「如果真要選邊站,我就是站著孩子的那一方.」我耐著性子解釋,「你知道你們再吵一個小時也不會有結論,這是你能接到小孩的最快方法.」最後,爸爸同意,出示了疫苗護照,接走小孩.我一進去教室,其他老師都抱以同情眼光,但離婚怨偶的爸媽在我面前爭吵不休,說真的也不是第一次了.我記得幾年前,有一次在會議室裡,媽媽已經躲在牆角哭,我無奈終止會議,爸爸臨走前還向媽媽碎念了一句「當初我們根本不應該有小孩,分了就分了多乾脆!」當初我走出會議室的感覺好像五雷轟頂,三年前和樂融融的甜蜜小家庭,在第二胎出生後,家庭關係裡的角色位置有了一定程度上的移轉,溝通不良加上壓力爆表,情感的裂縫很容易越來越大,而且就算有知覺也累得沒有心力做修補.生養孩子本來就是勞心勞力超級辛苦的一件事啊!幸褔家庭的畫面本來就不會永遠定格不變,時而快樂,時而妥協,步調即便有快有慢,但一定要往同樣的方向前進.雙方會走到分開這一步,原因通常不會只有一個,孩子不管生一個兩個,在不同階段都會有解決不完的教養問題,快樂的三寶/四寶爸媽也所在多有.但爸媽的教養態度是否一致,對育兒方式有歧見時如何理性找出最大共識,最重要的是懂得分擔和請求協助,例如在德國,不少父母很常請鐘點媬姆,也許是一週兩次,換得彼此雙方能夠獨處閒逸時光,讓窒悶的空氣流通一下.分開/離婚固然令人遺憾,但對已經是一灘死水的關係來說,與其深陷其中傷害彼此,理性優雅地向彼此道別,可能是一個相對正確的決定.無論如何,那當初因為愛而出生的孩子,都不該被視為一個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