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大寶還在肚裡暖身時,身為一個凡事都要做足準備的焦慮型媽媽的我,囤了不下十本的副食準備參考書.除了認真研讀做筆記外,還仔仔細細查閱數本育兒教戰手冊與網路上各家說法.待小萌萌真正進入副食品階段後,我深深體會到:萬書不如孩子本身給予的回饋來得準確.因此,在嘗試了粥、泥約二個月後,我決定依照孩子此刻呈現的需求給予相當的食物狀態. 約莫小萌萌五個月大(書上大部分建議四個月)的時候,我進入了無止盡的煮粥時光.從一開始的幾倍粥,到後來的各種泥混粥,身為親力親為又愛過份投入的媽媽,便在冷凍庫囤了滿滿的粥與泥.只是,幾週而已,我發現除了食材不新鮮,孩子也對碗裡的粥泥興趣缺缺.反而是大人碗裡的塊狀食材,更受小嫩嬰青睞.於是,我決定放棄一開始自己依書打泥煮粥的策略,調整副食品方向. 在女兒六個月時,我幾乎不提早準備副食品了,除非要外出用餐或聚會.在準備大人食材時,我會挑選較軟的菜葉或魚肉塊,跟著湯或電鍋裡的飯一起蒸煮.在調味方面,也偏向清淡,少過度調味.即使偶爾想吃點重口味的料理,也會另外放入電鍋蒸或過水.所以,待大人餐點完成,小嫩嬰的食物也同時達陣了. 要特別注意的是,有些食物容易引起過敏,如有殼海鮮、蛋、或菇類等,在備食材時,得特別留心.如果想讓嬰兒試試口味,也盡量少量添加,只要出現紅疹或抓癢,就先停止測試,隔一週後,再做嘗試.我不會因為過敏就阻斷孩子適應各種食物的機會.畢竟,成長的過程,就是一連串不止息的嘗試與探索,現在不面對的挑戰,將來終究得直球對決.就是這樣持續的試與探索,小萌萌很早就能跟大人一起用餐了,也能品嘗更新鮮的食物. 迎來二寶小薏仁後,他的副食品時程在四個月大就起跑了.也是先給粥,就一般軟硬程度的粥口感,嫩嬰的接受度很高,更讓我確定了不必全照書操作的想法.適應期間也給蒸得軟一些的蔬果棒,如紅蘿蔔、南瓜、地瓜等.大概八個月大的小薏仁,就能跟著大人吃了,避掉部分過硬、易過敏食物,幾乎是來者不拒.另外,早些增加嬰兒的軟食,有助於口腔周邊肌肉的發展.對於日後的語言發展,也會有不錯的助攻效果.至少,在經歷過兩次嫩嬰轉幼兒的升級歷程後,小薏仁的語言發展狀態,的確較姊姊早了些.而兩個寶貝的咬字發音,也都十分清楚. 統整一下艸壯家副食品演化史:初探期(粥、泥)—試探期(各種煮軟食材)—適應期(稍軟、剪碎的食物)—一般飲食期.搭配使用的小幫手是大同電鍋,可以好好利用一鍋蒸多菜的方式(如:湯、蒸魚、米),真的可以讓自己輕鬆許多喔!以上,是艸壯麻自己摸索過的經驗分享,無科學根據,但可以試試喔!相信每個家庭、每個媽媽、與每個孩子,都會在不斷嘗試與磨合的過程中,找出最適合的方式與節奏.親愛的妳,如果還深陷於每日打泥煮粥的泥淖中,不妨試試以上分享的方式.也許,可以找到能讓孩子吃得健康,又讓自己多些時間喘息的妙招.有快樂的媽咪,才能養育出健康快樂的寶貝!致 也正在家事堆裡翻滾中的媽咪們,一起加油!爸媽育兒神隊友&錦囊妙計請服用:故事虎虎貓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E6%95%85%E4%BA%8B%E8%99%8E%E8%99%8E%E8%B2%93/id1607491678?i=1000555343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