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五年前,我在路口看到一對母子,兒子約略是七八歲的孩子,一切是再尋常不過的畫面,但接下來的對話,卻讓我印象深刻.當時,兒子一臉憤恨地看著媽媽,大吼著:「媽,你到底有沒有在聽我說話?我已經說過很多次了,你是聽不懂喔?」媽媽也不甘示弱回話:「你給我閉嘴,你自己也好不到哪裏去.」老實說,剛好在一旁等紅燈的我,真的嚇到了.離開這對母子之後,忍不住反覆回想,內心也產生了好多關於他們的疑惑.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他們之間的關係演變成會在大街上互相吼罵?雖然當時我的孩子才四歲,我並不清楚與小學階段的孩子相處起來,該是如何的情境,而且從這對母子毫不掩飾的態度也讓我感覺到,或許這已經是他們日常的一部分,無論如何,我想應該沒有一位家長,會想和自己的小孩發展成在大街上對罵的關係.我想起俄國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這段話:「我們對別人的論斷往往是不正確的,因為沒人能真正認識別人身上已發生和正發生的事.」是啊!我不過是他們生命中出現五秒的路人,我有什麼資格對那對母子妄下評斷.但是,親子之間有沒有所謂最好的相處方式呢?即使是親情,也不能忘記那份放在心上的尊重!我從小個性封閉,屬於耳朵很硬的孩子,但在國小時期遇到一位很愛「講道理」的導師,這位導師可以花上整堂課的時間,對我們反覆說著同一件道理,印象特別深的是,有一回老師再度花了一整節的時間,為我們說了家人的相處之道.老師先問我們:「出門前有跟家人說再見的舉手.」結果,班上有舉手的同學寥寥無幾.接著老師又問:「受到家人幫忙,會開口說聲謝謝的舉手.」這下子,舉手的人數更少了.老師告訴我們,世界上沒有永遠不會改變的事情,你以為的正常生活,很有可能下一秒就有變化.所以,你永遠沒辦法知道大家是不是下次還會再見面,那麼,每一次好好的跟家人說聲再見,至少是你能夠做到的一件事.老師繼續說起地球上有七十幾億的人類,為什麼你會成為某個人的小孩、某個人的兄弟姊妹,這個緣分難道不值得你說聲謝謝嗎?大家來上學,都學到了要對老師、對同學有禮貌,但是卻忘記,真正該付出你的禮貌的對象,是你每天相處的家人才對.短短的一番話已經成功打開我的耳朵,因為,我就是那個兩次都沒有舉手的孩子.老師最後對我們說,關係愈是親密,愈不能忘記你的尊重.回想起老師的話,真的影響我很多,也引領著我日後的為母之路,真的很謝謝老師!腦袋已經演練過無數次,還是沒想到自己會成為這種類型的媽媽.其實,在我還沒有跟自己的小孩見面之前,我曾數度猜想自己究竟屬於哪種類型的媽媽,由於出身傳統的權威式教養,所以八九不離十的猜想應該是虎媽類型吧!沒想到,等到真正成為母親後,親愛的小孩就先為我送上第一份見面大禮~將近一年的夜哭.就在一場場與嫩嬰的搏鬥夜之中,我慢慢找到她喜歡被對待的方式,也漸漸的摸索出最適合我們之間的母親樣貌.原來,即使是一個話都不會說的小娃,還是能用她的方式讓我學會三件事:她喜歡我理解她,她喜歡我尊重她,她喜歡我信任她.而且,說來奇妙,當我開始去理解她、尊重她也信任她之後,她給我最立即的回報就是,她也願意來理解我、尊重我,同時無條件的信任我.所以,我們之間的關係,便從一開始的陌生,自然而然地轉變為同搭一艘船的隊友,只是我是那位負責掌舵的、而她則是負責划槳的.當我與小孩成為隊友後,在理解的基石之下,信任與尊重顯得更加重要.既然一起上船了,當然更該好好相處、好好合作,否則我們共乘的這艘小船可能會到處迷航.但說到親子關係,小時候我十分討厭模糊不清的態度,也就是說,這一刻想成為我的朋友,下一刻又忽然板起臉來控制你,那種讓人難以捉摸的界線,困惑了我整個童年.於是,打從一開始,我就不想當小孩的朋友,因為我對她有著超越朋友關係的關愛與期待,這些是沒辦法單純用友誼去包裝的.而且,說起來我們是在同一個時間登上這艘小船,彼此又都是沒有經驗的菜鳥船員(她第一次當小孩、我也是第一次當媽媽),其中的差別只在於我比她年長,所以擁有比較多的生活經驗,所以順理成章的由我來擔任控制方向的掌拓者.剛開始啟航時,真的很忙,我需要趕快讓自己進入狀況,在下一個大浪來臨之前學會如何掌舵,同時也必須努力去了解我的小船員,建立我跟她之間的有效溝通,接下來就是信任她的能力、尊重我倆之間的差異,攜手度過這段同船的日子.孩子,敬我們的航海之旅!截至目前為止,我們還在航行中,更多的隱藏技能其實我也還沒學會,但我知道這段航程總會來到登岸的那一天,所以,我打算在認真開船之餘,也要再存下更多更多與她有關的回憶.最後,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能夠換她來掌舵,帶我們踏上夢想中的島嶼.孩子,敬我們的航海之旅,接下來請繼續多多指教了! 謝謝各位的收看 離席前請別忘了到文章的開頭給個讚小Q媽VERYVERY的3Q~U的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