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育兒過程中,令身邊的媽媽朋友們頗為頭痛的問題之一,便是各階段副食品的添加標準.而這個問題,又區分為嬰幼兒兩大類,坊間及網路上有各種不同學派的說法可供參考.但,正因為說法各有依據,反而容易讓我們無所適從.其實,最了解孩子該吃些什麼?或者,需要吃些什麼的?就是媽媽或主要照顧者了. 首先,在嬰兒副食品的挑選上,我們可以依據他的接受度與進食狀況來做調整,並不需要按圖索驥地追求標準答案.主要照顧者與孩子的互動頻率最高,因此,最能瞭解與觀察到嬰幼兒的需求.就小薏仁的副食品演化史來說,他大概在七個月左右就已經跟著大人吃囉!只是,他的食物會過水或蒸軟些.基本上,他們在一歲以後,幾乎能完全跟著大人吃餐桌上的美味了.前提是,我們給他機會與時間去適應.讓大家最頭痛的問題應該就是嬰兒一開始接觸副食品,該給幾倍粥?老實說,在為大寶準備副食品的初心者時期,我為了幾倍頭痛不已啊!全職媽媽的日常就是塞滿滿的家是育兒行程,常常是勞力又勞心,在粥的濃稠度上計較,更是讓我頭昏腦脹.因此,二寶小薏仁直接快速進入一般粥品時期,當然,也有一段嘗試期,幸運的是,他的接受度很高,很快地從稀粥,進入稠粥.過程中,我會慢慢加入一些蒸軟的蔬果條,如地瓜、紅蘿蔔等.起初,孩子可能會出現手指伸進嘴裡挖食物或吐出食物的動作,這是練習適應食物的正常反應,不需要太驚慌,除非出現大動作的嘔吐,才須留意. 在開始給予手指食物後,我就讓小薏仁自由進食了.請大量收集報紙、月曆紙或不透水包裝紙,他們會成為媽媽走入「跪婦歲月」的好朋友.只要廢紙張一鋪,食物與餐具一給,有時連圍兜也省去,就讓小薏仁開吃囉!而孩子主動進食的同時,剛揮汗備餐完的媽媽,才能好好享用午餐啊!別擔心髒亂,這些都是訓練生活自理能力的必經過程.吃完飯,就是擦餐椅,打包廢紙張上所有混亂的結果,換上乾淨的衣服,任務便圓滿結束. 接著進入的是軟飯(燉飯)階段,大人食材可蒸軟剪碎,做少量添加.大概七個月,已經正常吃一般軟硬度的米飯,以及稍軟且剪碎的大人食物.小薏仁的副食品之路實在短得沒有存在感,若不是媽媽朋友們詢問度太高,我都快遺忘了這段名符其實的「副食天堂路」. 從兩個孩子的副食品時期過程中,我體會到「有快樂的媽媽,才有快樂的孩子」.媽媽總有做不完的家事,好不容易孩子哄睡了,又要抓緊時間準備下一餐.孩子醒來,根本無法抽身.所以,找到孩子能接受,媽媽又能輕鬆愉快的方法,非常重要.適時放自己一馬,減省過度繁雜的處理,才能有時間喘息.讓孩子盡早練習自己吃飯、用杯子喝水,在用餐時間,能更具參與感.早些讓孩子練習咀嚼,更是有助於鍛鍊口腔肌肉,在語言發展上,也會有很大的助力.那段苦澀的路途我明白,親愛的妳,別再為了備餐與餵飯而忙得團團轉,最後卻讓自己吃冷飯冷菜.一起打造副食品天堂吧! 爸媽育兒神隊友&錦囊妙計請服用:故事虎虎貓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E6%95%85%E4%BA%8B%E8%99%8E%E8%99%8E%E8%B2%93/id1607491678?i=1000555343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