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雙寶的媽媽就能懂,孩子們吵架的理由經常讓人哭笑不得,兩個孩子時常為了莫名其妙的事情吵架,吵誰搶了誰的玩具,吵誰多吃了一塊餅乾,吵誰牽了媽媽的左手還右手,就連早上起床誰先上廁所也要吵,只要能吵的事情絕對不放過XDDD 今天早上兩個孩子又為了誰先上廁所而吵架,原本是弟弟先起床,準備要搶先衝進廁所,但因為防踢被太難脫卡關,被姐姐捷足先登,就躺在廁所門口上演「這不是肯德基」的戲碼. 等到姐姐都從廁所出來了,弟弟還是堅持躺在地上繼續哭,一邊哭還一邊說:「哼!那我不要上廁所了.」 我在旁邊看了實在又好氣又好笑,等到他哭了一陣子,心情稍微平靜一些後,我問他要不要上廁所,他還是堅持不要.秉持著「自己的膀胱自己負責」的信念, 我改問他那要不要聽一個故事?身為故事控的弟弟,立馬收起眼淚.但還是不忘捅姊姊一刀,嚷嚷著姐姐不准聽XD 我刻意壓低音量,但這個音量姐姐其實還是聽得見,姊姊也很配合地靜靜湊了過來,一起聽我說「故事」. 我說的其實不是故事,而是新聞事件.之前看過一個新聞,有兩個人在捷運站上為了搶位置大打出手.所以故事一開頭,我就先跟他們說了,媽媽今天要講的不是故事,而是一件真實發生的事情. 他們聽完後,覺得不可思議,怎麼會有人為了搶位置大打出手?然後還打到警察都來勸阻? 「捷運的位置大家都可以坐啊!」「他位置被搶走,換一個位置不就好了!」 很好,落入媽媽的圈套了,媽媽馬上見縫插針,「對啊!就像馬桶的位置大家都可以坐啊!」「廁所被搶走,換一間廁所上不就好了!」(我們家明明就有兩間廁所)聰明的兒子也聽得出來自己中招,不甘示弱地說那自己換一間廁所上,(推測應該是憋很久終於忍不住,但面子又掛不住)只是規定任何人今天都不准上那間廁所,那間廁所今天只有他可以上.這是什麼莫名其妙的規定 於是我又回把話題帶回到捷運站搶位置的新聞,藉機告訴他們什麼是「公共財」和「私有財」的概念,就像捷運站的位置,是大家都可以坐一樣,我們家廁所也是「公共財」,大家都可以上,不需要爭先恐後,馬桶上也沒寫「僑僑專屬限定馬桶」,只要等別人上完廁所,誰想上廁所都可以進去,這就是「公共財」. 那什麼是「私有財」呢?就像媽媽的包包、爸爸的手機、蜜蜜的書包、僑僑的鉛筆盒,這些都是屬於「私有財」,需要問過物品所有人才可以使用. 然後,我們就開始練習分辨什麼是家中的「公共財」和「私有財」,孩子們開始越講越起勁, 「沙發是公共財,任何人都可以坐」「冰箱是公共財,任何人都可以開」「玩具是公共財,任何人都可以玩」 「包包是私有財,不能隨便開別人包包」「手機是私有財,不能隨便拿別人手機」 結果講著講著,僑僑突然抱住我說:「媽媽是我的私有財,只有我才能抱」然後爸爸聽到了,馬上搶著說:「才不是,媽媽是我的私有財,只有我才能抱.」只有蜜蜜躺在旁邊,冷冷地說:「媽媽不是公有財,也不是私有財,媽媽是獨立的個體」選妳正解 公有財和私有財的概念,就在「媽媽是我的私有財」歪樓中結束XD 與其處理孩子衝突事件本身,不如讓孩子藉由衝突去學習一些不同的概念,就像大人即使長大了,也都還可能為了「不屬於」自己的位置吵架,孩子們當然有可能會為了「不屬於」自己的馬桶吵架XD都需要時間慢慢學習,陪孩子一起慢慢練習. 當孩子發展出了「這是我的」的自我概念後,也要引導孩子尊重「這是你的」的界線感,同時建立「這是我們的」的團體感. 手足之間怎麼可能不衝突,怎麼化解衝突才是關鍵,堅守三不原則,非必要不介入,不偏袒,不當裁判. 不管怎樣,吵完了,還是會和好,吵完了,還是會擁抱,吵完了,還是得上廁所XD因為我們是一家人,因為「這是我們的」家. 其實照片才是媽媽的真實心聲吵架時別找我我想一個人靜靜媽媽才不是私有財 想看更多育兒經分享嗎?歡迎來我的粉絲專頁按讚喔 和你一樣都是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