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織」國際婦女節前開展10位女性癌友用影像展現生命之美國民健康署與癌症希望基金會合作,攜手南山人壽和SPRG縱橫公關集團,從病友的心聲出發,舉辦「生命之織」影像藝術展,由李晏禎擔任策展人.本次影像展出60幅攝影作品及一部10位癌友的訪談短片,將10位女性癌友的傷痕與多樣的生命姿態以短片和攝影形式呈現出來,除了捕捉各種癌症造成的疤痕,也映照出癌友如何直視內心的掙扎、不甘、恐懼等感受後,將其轉化成正向的力量,進而慢慢地縫合身體與心靈的傷,以嶄新的姿態拾回身體與生命的主導權.本次展覽以女性癌友為主角,邀請導演齊怡、劉佩怡與攝影家李毓琪,透過與10位女性癌友深刻剖白的對話,以她們的故事為中介開展,用影像、空間與她們的抗癌故事串連出視覺與情感世界的立體感知,將癌友的傷疤與豐富多樣的生命姿態以攝影作品與訪談短片的形式展現出來,呈現出一場公益與藝術完美結合,既有生命力又有藝術性的展覽.展覽之所以取名為「生命之織」,一則展現癌友的生命「姿」態、再者也體現大眾的「支」持和社會所編「織」出的照護網絡,希望藉由此次展覽鼓勵其他癌友,面對疾病時可以轉念讓「傷疤」不再是缺陷而是美麗的生命徽章,而觀者也可以在凝視作品時,和這些生命鬥士交織心靈對話,進而滋養自身生命厚度.10位女性癌友生命之「姿」展現生命的韌性與美麗根據國健署統計,台灣每年新增近6萬名女性癌症患者,她們有許多因為正值黃金年華是家庭成長主力,導致一人罹癌,全家都受衝撃,對個人、家庭和整個社會影響不可謂不大.所以本次「生命之織」展覽中,癌症希望基金會特別邀集十位女性癌友,其年齡從25歲橫跨至72歲,而所得癌別更含括了最常見的乳癌、肺癌到少見的舌癌、腮腺癌,因為不同的年齡有不同的生命階段,而不同的癌別則帶來不同的病痛折騰,他們是台灣女性癌友的生命縮影.例如年僅25歲隻身來台念書的布子如和剛錄取政大研究所的李宜錡,她們是在最花樣的年華面臨到生命突如其來的噩耗;而林佳臻、李秀治、方瑞萱則是離婚後獨自撫養小孩之外還要抗癌,生活與生命的存續交相煎熬;而何如瑄在產檢時發現罹癌,究竟要治療還是保住小孩生命的抉擇何其困難;陳寶玉、許瑜珊和謝明瑤都因治療切除部分器官,除了身體不適外,還要努力重新認識不一樣的自己.Emily原先是人生勝利組,美麗、高薪、家庭美滿.碰上生命的意外,要改變心態面對人生的新難題.癌症希望基金會表示希望透過「生命之織」影像展讓更多人理解癌友們面對的挑戰與困難,同時也提醒癌友和家屬台灣有許多癌症照護資源可以幫助他們度過治療,並在病情穩定或康復後可以順利迎接人生下一個階段.此次的生命之織的展覽,也希望號召各界資源,將對於癌友的支持力量轉化為實際行動,讓癌症的治療目標除了提高存活率外,也幫助癌友擁有「好的癌後生活」.共同主辦單位南山人壽說明保險對癌友和家屬們也是很重要的一環,南山人壽長期關注癌症議題,推動了「教育宣導、保險服務、癌友關懷」三面向的抗癌關懷行動,致力於提升民眾對癌症預防的觀念與認知,學習用正向的態度面對疾病,並在罹癌關鍵時刻提供民眾所需援助與完善的服務.南山人壽動員了許多資源投入「生命之織」影像展,希望能用南山的力量,讓癌友和大眾有更進一步的連結.癌症希望基金會也邀請了致力於健康醫療教育推廣十餘年的SPRG縱橫公關集團為「生命之織」影像展建立傳播鏈,並發起了圍巾串連活動,用「織」圍巾的方式表達對癌友們的關懷與支持,目前已有包含歌手黃美珍、演員林舒語、陶嫚曼,前主播陳海茵,主持人海裕芬等超過20位藝人和網紅一起參與「生命之織」圍巾串連活動.公私協力健全癌症照護網絡病友與家屬的福音除了民間團體的努力,政府也從政策層面默默地推動癌友照護.為了協助癌友因應在生活中遭遇到、但醫院的醫療照護無法觸及的各種問題,國民健康署自民國97年7月起委託癌症希望基金會推動「癌症資源單一窗口服務試辦計畫」,並從99年起補助醫院建立癌症資源中心,至今已逾10年,目前已有86家醫院設有癌症資源中心.將這些癌症資源中心作為手中的線,政府與民間團體一同將醫院及社區間「織」了起來,整合相關的資源,織出一張溫暖且縝密的網絡,呵護著國民的健康、落實著癌友的持續性照護,這正是生命之織最重要的意涵.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表示:癌症照護的首要目標不只要幫病友活得久,更要活得好,政府當責協同民間、企業多方的力量,為台灣超過72萬的癌友家庭打造完善的照護網,好讓癌友和家屬們感受到支持和依靠.吳署長提到,這次的「生命之織」攝影展,展現了癌友們奮力抗癌的美麗姿態,讓民眾們能為之感動;而圍巾串聯活動則傳達出民眾們的心意,也能讓癌友們感受到大家對他們的溫暖.兩者互相回饋,將社會大眾共織成一條美麗的圍巾,圍住全國、也圍住你我,讓抗癌之路,不孤單.展覽資訊地點:台北南山廣場藝文中心展覽展期:3/4-3/27開展後每周六(5號、12號、19號)將邀請6位癌友代表親臨現場分享他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