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蜂是一件相當辛苦的工作,不只工作時間長,期間的勞力活更是無法靠機器取代,全仰賴人工.(圖片來源:花蓮晴盛養蜂場Facebook粉絲團)採訪·撰文=李依文深淺不同的黃橙色、流速緩慢,散發著香甜氣味的蜂蜜,不管是調配成飲品,或是作為淋醬搭配鬆軟的糕點甜品,為普通的食物添上一股濃蜜風味,讓口味層次更豐富,深受國人喜愛.花蓮晴盛蜂蜜的養蜂場生產蜂蜜有著50年左右的經驗,最早因為蜂蜜品質好,主要是銷往日本販售.近年來由花蓮縣農會與農糧署輔導通過產銷履歷驗證,開始在國內推行蜂蜜產品,更是全國比賽間的常勝軍.養蜂需要世代之間的經驗累積與傳承,從蜜蜂的習性、如何挑蜂等,都是只可身教無法言傳的專業技法.(圖片來源:花蓮晴盛養蜂場Facebook粉絲專頁)養蜂勞累、蜜蜂脾氣大,沒人想接班很多人以為養蜂不就是弄個白色的蜂箱,很難嗎?花蓮晴盛蜂蜜女主人許瑞香笑著搖搖頭表示,「蜜蜂自己會出去採蜜嗎?」養蜂困難絕對是3天也說不完的故事.「暴風暴雨也要出去做、搬蜜蜂又要挑半夜蜜蜂回巢時.」許瑞香甚至笑著說蜜蜂也是個脾氣大的,若是找不到回家的路便會變成狂暴蜜蜂,「很兇的!會亂螫人家.」她說,除了晚上要搬蜂箱,白天也都還有別的農活要做,蜂王乳、收集蜂蜜等勞活一個不能落下.養蜂絕不是只有蜜蜂採蜜很忙,養蜂人平時維護蜜蜂養殖相當不容易,蜂群要健康之外,採蜜的能力更是由先天基因來決定.「我們當然會刻意去養採蜜品質高的蜂,那種很懶惰的蜂就不可能選啦!」許瑞香語帶親切地表示,蜜蜂其實就像人類一樣,有勤奮更有懶惰蟲,怎麼挑蜂不只是學問更是專業,而這些技法近乎不可能無師自通,都是靠家中長輩傳承下來.然而說到傳承,許瑞香也透露,更因為這份工作需要龐大的勞力活,幾乎所有步驟都需仰賴人工來完成,又是曝曬又是淋雨,起初要小孩願意接班,真的很難.「我兒子從小就會說,媽媽為什麼別人家小孩放假都是出去玩,我就要回家幫忙養蜂?」許瑞香只能笑著解釋,其實孩子們放假時能在家幫忙,反而是全年無休的蜂農爸媽能稍微減輕工作的短暫片刻,「孩子長大其實會想往外跑,沒有任何人想要接!」身為農場女主人同時也是媽媽的許瑞香分享兒子們都很排斥承接這份家業,就是因為從小看到大,更身歷其境體驗過其中的辛苦,讓接班這件事更為困難,但這家業走過50個年頭怎可能就此停下腳步?讓兩老感到相當煩惱.而今,小兒子程育鈞在社會上兜轉一圈後,了解在外生存也不是件容易事,才決定要回來承接蜂農事業,但對於傳統蜂蜜產業型態,也很有自己的一套想法.蜜蜂強迫不來、大自然無法控制,知道怎麼與之共存共舞,才能好好的生存下去.(圖片來源:花蓮晴盛養蜂場Facebook粉絲專頁)轉型本質不變,從參加市集、包裝變美擺脫批發價「爸爸的想法比較古板,做好,賣給大賣(大賣場)就好.那我小兒子就覺得說,為什麼要去給人家定價啃得死死的?遇到收成好,大賣還會狂砍價,砍到完全沒有利潤.」許瑞香說,從這番對話中其實也可以聽出老一輩的農民較為堅毅刻苦耐勞,老實地做、老實地賺,不太會主動為自己爭取太多權益,新一輩的年輕人卻不這麼認為.「其實最早是農會來找我們,有市集要出來擺攤,這樣才會被看到.」許瑞香表示,農會介入輔導前,除非是老客人知道蜂農去哪找,否則要開拓市場真的很難,也沒有人懂該怎麼做.直到農會插手輔導,灌輸觀念讓農民知道其實可以做自己的品牌,也可以把定價提升,最重要的是可以讓消費者真正知道蜂蜜從何而來,增加接觸後也讓蜂農信心增加,原來靠自己的力量真的也能被看到,而不是一整排貨架上的一種產品選擇而已.看似簡單的包裝設計,卻能賦予蜂蜜全然不同的價值,蜂農很難靠自己的力量去做嘗試,需要地方單位介入輔導與協助.(李依文攝)花蓮晴盛養蜂場在「2022花蓮食農博覽會」展示出自家多款蜂蜜,可以看到傳統蜂蜜包裝與新蜂蜜產品包裝一字排開,即使內容物沒有差別,依然能明顯感受到產品價值的不同,這就是轉型力量的一種.(張偉明攝)「花蓮縣府其實也有積極在輔導我們轉型,我們今年(2022年)加入就有新的包裝去轉變.」許瑞春手指著看起來一點都不像傳統印象中的蜂蜜禮盒,內容的包裝物簡單利用透明的包裝,配上鮮明的字體與蜂巢形狀變化,讓整體產品品質更提升.她同時更補充,小兒子也很積極投入嘗試不同的產品,最簡單的就是手工肥皂.「年輕人比較會去玩這些,也比較願意嘗試新東西.」許瑞香邊分享的同時,其實也可以感受到傳統與新世代結合之後,才能讓家業做得更好更穩固.台灣居多仍舊仰賴進口蜂蜜卻不懂國產蜂蜜的好「每年都是看國內收成的狀況,去調整進口的量.」許瑞香說著國產蜂蜜的另外一項難處,其實很少有人去在乎蜂蜜來源是否是台灣國產,因為台灣的國產蜂蜜總體量來看並不足以供應整個市場需求,根據行政院農委會統計資料顯示,蜂蜜在2020年的進口量高達3800公噸,同年國產的蜂蜜量8387公噸,進口量就達到國產量的45.3%,說明市場需求量大,未來進口蜂蜜想要取代國產蜂蜜,並不困難.花蓮晴盛養蜂場在推廣蜂蜜時,為了要讓民眾更貼近看到傳說中的蜂王,在背部點上紅點後讓民眾更好辨識,不管從體型到行走的方式等,都與一般的工蜂有所不同.(李依文攝)「國內的蜂蜜形象就是比較老.」許瑞香說,面對市場供需原則,若國產蜂蜜要真的不要被進口蜂蜜吃下來,就要懂得做品牌行銷,因為會購買蜂蜜的客群其實很固定,品牌轉型難,卻也是不被取代的唯一生路,更是擴大客群的方式.除此之外,要讓台灣人認識國產蜂蜜,還需要更多管道與機會去推動,因為懂得好,才有消費市場存在.延伸閱讀▶﹝土肉桂﹞肉桂也能做牙膏、洗髮精?台灣土肉桂最大種植戶跨足生技應用、遠銷歐美▶﹝黃金蜆﹞摸蜆兼洗褲!立川漁場不只當全台最大蜆精原料供應商深度漁村體驗帶你認識環境保育▶﹝在地魚種﹞身為島國子民卻對海陌生?洄遊吧食魚體驗館幫你找回「懂魚」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