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 根據衛生福利部的資料,乳癌患者中約有11%屬於轉移性乳癌〔1〕.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任郭耀隆教授指出,越早診斷乳癌,越早接受治療,預後越好,台灣乳癌的5年存活率,在第1期約95.7%,第2期約89.1%,第3期約72.3%,第4期約25.7%〔2〕. 乳癌轉移常見的部位包括肺臟、肝臟、骨骼、腦部等,因為轉移部位不同也會有不同的症狀. 轉移性乳癌以骨頭轉移最為常見,可能出現在肋骨、脊椎、骨盆、大腿骨、頭蓋骨等處.郭耀隆教授說,患者可能會骨頭痠痛,也可能沒有明顯症狀,直到因為病理性骨折被送到急診室後,才發現是乳癌骨轉移.如果轉移到脊椎或其他靠近神經的地方,病人也會有一些神經壓迫的症狀,例如痠麻、疼痛、無力,而影響病人的生活品質. 如果轉移到肺臟,可能出現肋膜積水,影響呼吸;轉移到肝臟,可能出現黃疸、茶色尿、腹水,腹水會造成腹脹,胃口變差;轉移到腦部,可能會有頭痛、頭暈的症狀. 解析乳癌亞型,打造個人化治療 乳癌治療已進入個人化治療的時代,首先醫師會根據3個受體還有1個癌症生長指數來區分乳癌亞型,郭耀隆教授說,3個受體分別是雌激素受體ER、黃體激素受體PR、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HER2及癌症生長指數Ki-67,Ki-67數值越高就代表癌細胞生長的速度較快.乳癌亞型可分成管腔A型、管腔B1型、管腔B2型、HER2陽性型、三陰性型,這幾種亞型的預後和治療策略不太一樣. 「管腔A型」是ER陽性、PR陽性、HER2陰性、癌症生長指數Ki-67較低的乳癌,預後相對較好. 「管腔B1型」是ER陽性、PR陽性、HER2陰性、癌症生長指數Ki-67較高的乳癌. 「管腔B2型」是ER、PR、HER2皆陽性的乳癌,又稱「三陽性型」. 「HER2陽性型」是ER陰性、PR陰性、HER2陽性的乳癌. 「三陰性型」是ER、PR、HER2皆陰性的乳癌,預後相對較差. 轉移性乳癌的治療以全身性治療為主,除了化學治療外,還能根據乳癌亞型選擇不同的藥物組合,提升治療成效.郭耀隆教授解釋,「管腔A型」和「管腔B1型」乳癌可以使用抗荷爾蒙治療,搭配口服CDK4/6抑制劑標靶藥物,口服CDK4/6抑制劑能夠抑制癌細胞的生長週期,讓腫瘤不再繼續增生. 「管腔B2型」乳癌可以使用抗荷爾蒙治療、抗HER2標靶藥物、以及化學治療. 「HER2陽性型」乳癌可以使用抗HER2標靶藥物,同時搭配化學治療. 「三陰性型」乳癌在過去只能使用化學治療,不過近年來已發展出免疫治療.乳癌患者還可以做基因檢測,若具有BRCA1/2突變,便能使用口服標靶藥物PARP抑制劑. 「轉移性乳癌是以全身性治療為主,不過根據病人的身體狀況、腫瘤對藥物的反應,如果有辦法控制住腫瘤,或轉移的部位和數量較少,也有機會考慮手術治療.」郭耀隆教授說,「現在的乳癌治療都是個人化醫療,病友可與醫師詳細討論,多方考量評估,共同擬定治療策略.」 標靶藥物突破轉移性乳癌治療困境 近年來針對轉移性乳癌的治療工具越來越多樣,能夠提升治療成效,郭耀隆教授說,以較常見的管腔A型、B1型乳癌為例,CDK4/6抑制劑口服標靶藥物對轉移性乳癌治療是很大的突破,使用抗荷爾蒙治療搭配CDK4/6抑制劑口服標靶藥物,能夠有效延緩病程惡化.更重要的是,相較於化學治療,CDK4/6抑制劑的副作用較少,而且採口服劑型,便利性高,患者接受度也高. 「即使是轉移性乳癌,我們還是希望患者能在治療過程中,擁有較好的生活品質,」郭耀隆教授說,「CDK4/6抑制劑問世後,患者不用像以前那樣需要經常接受化學治療,甚至因為副作用的關係而沒有體力持續治療.對患者及家屬都有很大的幫助.」 臨床上已有很多患者接受抗荷爾蒙治療搭配CDK4/6抑制劑口服標靶藥物,如果病人符合健保給付的條件,醫師都會積極幫忙申請. 另外,精準醫療的發展,現在也可以進行基因檢測,並根據基因檢測結果來挑選合適的藥物.過去大家已經曉得具有BRCA1/2突變的乳癌,預後相對較差,但也莫可奈何,郭耀隆教授說,如今已有PARP抑制劑口服標靶藥物,讓這類患者的預後改善許多.相較於化學治療,PARP抑制劑口服標靶藥物的副作用較少、便利性較高,讓患者能夠維持較佳的生活品質. 貼心小提醒 「隨著乳癌治療的進步,我們希望讓病人能更有信心!」郭耀隆教授強調,「即使診斷出轉移性乳癌已經是第四期,但是透過CDK4/6抑制劑、PARP抑制劑等各種藥物的幫忙,除了可以控制病情,又可以維持生活品質,讓病友在抗癌的路上,能夠走得又長又遠!」 參考資料:1.第四期國家癌症防治計畫,衛生福利部2.乳癌防治,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本文由照護線上授權使用,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