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失控地對著孩子大吼,吼完,孩子被嚇呆了,然後我就大哭了,結果你知道我多糟糕嗎?小孩還反過來安慰我,說媽媽不哭,我下次會乖一點.」「我很明白那個自責是因為你是母親,你明明很愛孩子卻失控的自責.看到孩子的安慰,妳就更悲傷了.」「我小孩就和小時候的我一樣!」她哭到啜泣.「然後我居然成為和我母親一樣的人.」早期經驗,影響了我們成為怎樣的父母.我們有意識地去閃避所有我們不想要成為的樣子,也有意識地去想要讓孩子不要承受我們過去受的傷.一旦過去和父母之間的傷越重,我們就越小心翼翼,反而常常看到自己不喜歡的樣子.「我覺得妳不是像你的母親.」她頭抬起來看我.「你是在教養過程中情緒不好,累了煩了,或是不知道該怎麼辦了,這是幾乎很多父母都會有的心情.」她繼續看著我.「然而我們會一直去把我們現在的行爲和我們的父母做對照,妳的失控就彷彿等同於妳母親的失控,然而,你也等同於很多其他的爸媽,會累會煩,然後會自責.」「可是我孩子還是嚇到了,我不要這樣.」「妳看,妳有覺察,就會產生改變的動機,當妳越能夠辨識這是妳的情緒,把妳母親的影子拉開,妳才不會一直陷在自我厭惡中,才有心力去思考妳和孩子之間,教養情境的來龍去脈.」她還有好多的路要走,包含修復從小到大的自己,在修復的過程中也在奮力給愛.如果妳也和她一樣,正在走這條療癒與覺察的路,不論這條路要走多久,都請先接納自己的情緒.別怕接納會讓你停滯,那才會是改變的開始.後記補充,有讀者詢問什麼是接納情緒.我覺得這個問題太重要了,因此覺得先寫一點補充.幾乎很多的書和文章都在說接納情緒,但其實在實際上我們很難知道接納情緒的「實作」是什麼.以文中的她來說,她有自責,有憤怒,有悲傷,可能是對自己或是對原生家庭.大部分時間我們感受到情緒時,要趕快壓抑,忽略,或是抒發.而接納情緒,是讓我們停下來看看這個情緒是什麼,不壓抑也不批判自己怎麼有這麼多情緒.當我們望向自責這個情緒,我們看到情緒存在了,然後穿透這個自責看到背後有一個信念是「我怎麼可以和我母親一樣失控.」然後我們不批判自己的失控,因為失控有其原因,辨識出這個原因才能夠真正處理失控,而批判會讓我們很難去辨識原因.從負面情緒出發,穿透到負面情緒背後的信念,再穿透到信念的成因,一步步都需要不把情緒消弭,不裝沒事,才能看得清楚.然而有些傷太痛了,不是自己接納就能夠讓這些情緒不再傷害我們,而我們可以擁抱著這些情緒,和治療師對話,一起練習用新的方式看待.媽媽原生家庭親子愛情緒心理學 本文由< 心理師的媽寶研究室-曾心怡臨床心理師>授權,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