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份開始,雨茵醫師正式在張益豪耳鼻喉專科診所看診,門診中遇到幾個媽媽跟雨茵醫師提及「哺乳疼痛」的問題,在親餵初期這個狀況並不罕見,而且範圍並不限於乳頭,有時候甚至會蔓延到整個乳房全部,造成媽媽在「想繼續餵母乳」與「放棄」之間進退兩難,不知如何是好,雨茵醫師在這裡跟各位辛苦的媽媽分享一些小重點,相信一定可以幫助願意親餵想要親餵的媽媽們,能更加有信心地繼續餵食母乳喔!首先,我們就從最一開始剛親餵的時候,最容易遇到的問題談起.最一開始,就是寶寶學習含乳的時候,「錯誤的姿勢」很容易造成乳頭疼痛,雨茵醫師以「民眾的角度」翻閱了很多網站上教導正確親餵姿勢的文章,覺得網路文章講解都很詳細,但也就是太詳細了,沒有經驗的媽媽們如果按著文章一個步驟一個動作來喬,很可能會搞得又緊繃又累,其實只要掌握幾個「非常簡單」的原則,就能大幅減少含乳姿勢不當的情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原則只有兩個:「放鬆」與「信賴寶寶」. 熟悉雨茵醫師的媽媽都知道,我非常鼓勵母嬰的「親膚接觸」,大家有沒有印象,在生產順利的一瞬間,婦產科醫師都很習慣地在產台上就第一時間將寶寶抱到媽媽懷裡,這就是親膚接觸的開始,這個動作除了希望盡快建立母嬰之間的聯繫,同時也是一個對媽媽的最大肯定,相信很多媽媽看到自己千辛萬苦、腹部用力、子宮強力宮縮後順利生產後的寶寶時,都會喜極而泣,感動落淚.這個親子接觸的動作可以在之後一直一直反覆進行,它是母嬰親密關係的基石,也是正確含乳的大助力.親膚接觸怎麼做?找一個溫暖安全的環境,把寶寶的衣服脫到只剩尿布,媽媽上衣解開,裸露胸口,讓寶寶直接貼到媽媽身上,媽媽可以坐著,斜躺著背後有枕頭支撐更好,讓寶寶的皮膚大面積和媽媽接觸,這就是最棒的「親膚接觸」.寶寶的皮膚很敏感,接觸到媽媽也能產生很棒的安全感,媽媽什麼也不用做,放鬆就好,讓寶寶感覺媽媽的體溫和心跳,剛離開子宮不久的寶寶聽到熟悉的心跳,自然而然就會感到放鬆而愉悅,接著就會本能地尋乳,只有在安心與熟悉的環境下,才能放鬆的進食.媽媽也務必讓自己在最舒服的姿勢喔,千萬不要遷就小孩,需要在媽媽和寶寶都放鬆的情況下,是最容易達成正確含乳的,這是生物的本能,在配方奶發明前的幾萬年,人類的嬰兒就是依賴這種本能生存的,這個技能相信在幾千幾萬年之後,也不會遺失的.但如果小朋友真的怎麼樣都找不到乳頭來進食的話,怎麼辦?如果真的有需要協助,最多是推一下寶寶的背讓他接近媽媽的乳房即可.(切記,是推背,不可以推頭!因為寶寶的頸部此階段還很柔軟無力) 正確的含乳姿勢,寶寶的嘴巴會張很大,寶寶含進的是「整個乳房的前段」,而不只是乳頭(所以乳頭凹陷不是問題),上唇張開的範圍比下唇大,乳房會有被拉扯的感覺,但不太會疼痛.如果親膚接觸後,寶寶喝奶卻只有含住「乳頭」而不是含著「乳房前段」,那是無效的姿勢,無法正確吸吮,可以設法讓寶寶鬆口,在媽媽放鬆的親膚接觸下,寶寶很容易再次尋乳,只要寶寶成功正確含上一次,他就會知道該怎麼吸奶,也會開始享受在媽媽懷裡溫暖又有奶水的時光.從上面的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真正「基礎的原則」,就是媽媽要放鬆,媽媽越不緊張,親餵越容易成功,含乳正確,「乳頭疼痛」就會減少很多,寶寶輕鬆,媽媽也輕鬆,吃的奶量也會足夠,從此進入良性循懷,妳就會越餵越有信心喔!相反地,在寶寶含乳失敗時,媽媽要學著輕柔地讓寶寶鬆開,有兩個方法,一個是抱緊處理(後面會有詳細教學);另一個方法是用媽媽的手指輕輕把乳頭掏回來,讓寶寶重新來過,兩個方式都可以,雨茵醫師個人的經驗裡,抱緊處理的效果特別好,寶寶不會覺得被搶走了,比較不容易生氣. 特別是對於長牙後的寶寶,「抱緊處理」是所有親餵媽媽最好都要精熟的,它非常簡單,就是想要寶寶鬆口時,從後頸輕推,讓寶寶的口鼻整個壓在乳房上,只要幾秒鐘,寶寶就會因為吸不到空氣自己鬆口,不論是在親餵初期矯正姿勢或是長牙時咬奶都非常有用,輕鬆無痛高效率,手指也不會被咬.(一定要記起來喔,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要說三次)第一關似乎通過了,但是別高興太早喔,即使含乳正確,也不見得完全不會疼痛.為什麼?因為寶寶吸奶不是像吸管喝珍奶一樣那種吸吮,他們是用舌頭將乳房前端壓扁拉長,頂在上顎,透過舌頭振動產生的真空,密集地製造高頻的吸吮節奏,這裡就可能發生兩個問題,一個是媽媽的乳頭不適應,另一個是寶寶的舌頭結構問題,這個部分有點難,雨茵醫師不希望讓媽媽們頭昏眼花無法吸收,所以我們下一篇再來詳細解說這個部分,想親餵的媽媽們,我們一起來努力完成上面的教學吧!本文由<雨茵醫師與您聊育兒>授權,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