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李依文隨著台灣疫情越發嚴峻,人們對於疫情的恐懼也增加了不少心理壓力,紓壓的方式有很多種,暴飲暴食肯定是不陌生的其中一個選擇.但你可知道,不只是情緒會影響你的飲食方式?疫情下扛不住悶,犒賞性飲食消費勢力大漲全球在2020年開始蒙上一層新冠疫情,徹頭徹尾改變了全人類原有的生活模式,為阻止病毒傳播而採取的措施之一,就是保持社交距離,這已成為人們新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管是因為待在家的時間變長、社交受限,又或者是害怕染疫,無形之中造成了莫大的心理壓力,如壓力和焦慮等影響,這些情緒與健康行為有著密切的關聯,例如缺乏運動、睡眠質量下降、酒精和食物消費的變化等.疫情下的情緒飲食,其實從零食市場就可以看出明顯人們心中壓力有多大.以美國來說,根據美國糖果協會(NCA)在2022年3月發布的調查,糖果零食這種被人們視為具有犒賞意味的食物選擇,銷售額更是創下市場歷史新高,光是黑巧克力預計在2028年,就能於全球創造50億市場.生活絮亂情緒不佳引發暴飲暴食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攝取食物的變化主要受到三個層面影響,分別是「認知約束、不受控制的飲食、情緒化的飲食」,不同層面的影響會造成不同的結果,相互之間也會交叉影響.代表只要有壓力或者負面情緒產生時,就會對飲食行為或是食物攝取方式造成影響.好比以「認知約束」來說,人們常會有意識地想要控制體重或是體型變化,但又害怕目標失敗,這樣的焦慮情緒下同時也會影響到另外兩個層面,只要鬆懈就有可能會導致不受控制或有情緒的報復性飲食.即將發表於2022年9月的國際期刊<FoodQualityandPreference>研究就表示,對於目前大環境的狀態居多研究都集中在情緒化的飲食相關因素上,但認知約束、不受控制的飲食、情緒化的飲食三方其實具有絕對相關性,表示生活習慣、身體形象變化、飲食習慣和食物消費,在疫情下飲食,有絕對相關聯性.社交媒體、居家隔離、睡眠品質也會影響飲食行為研究更發現以下三個重點:1、認知約束與社交媒體使用的頻繁程度有關,看到越多苗條美好的身材,容易產生壓力進而自我約束.2、不受控的飲食,通常與單日工作大於8小時有關,原因可能來自於居家辦公將生活與工作之間的界線模糊化,導致壓力增加所致.3、情緒化的飲食則與睡眠之間有著很大的關係,睡眠品質越差越容易發生,也與餐費消費量增加、甜食購買機率有著很大的相關.研究結果表明,無論年齡、性別、體重指數如何,都存在功能失調飲食行為,疫情期間下生活方式的改變,飲食習慣、消費行為的關係更是緊密.延伸所產生的肥胖問題,也間接成為這個年代下的隱性風險.不僅是生存必須,而是有意識覺知地吃比起人類進食最初只是需要滿足生存需求,現代人飲食雖然有多元豐富的選擇,但是外在刺激也更多,不管是在社會生活壓力之下,又或者是疫情變動的生活型態,對於心理所造成的影響,其實不容小覷,這些外部影響的程度也深深左右我們吃下的每一口食物.比起只是吃飽,有意識覺知地了解自己進食的行為與消費的習慣,才能真正稱之為飲食控制.延伸閱讀▶情緒緊張嗎?來塊85%黑巧克力減輕焦慮▶美國糖果市場銷售創新高、黑巧克力預計在2028年於全球創造50億市場!為什麼通膨不影響糖果產業成長?▶想跟焦慮說掰掰?研究佐證:喝茶有助抗焦慮參考資料▶Cognitiverestraint,emotionaleatinganduncontrolledeating:ExploringfactorsassociatedwiththecycleofbehaviorsduringtheCOVID-19pandem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