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能越早經歷失敗越好,因為越早經歷,他會越有韌性,越能快速地調整自己,修正問題、繼續前進.」-卡家家句 女兒一直都是屬於比較好勝、積極的那種性格,有很多時候,她是讓我們很驕傲;但更多時候,她也是要自食驕傲的果實.她不完美,也會失敗,這次我們要分享的就是一個關於我們和她一起「面對失敗的過程」. 4月又來到了每個學期的重頭戲說故事比賽,上學期女兒講了一個<大衛打敗哥利亞>拿了第一名,還在全幼兒園面前講了聖經故事之後,她這次的態度就很隨意,隨意到一種讓爸爸很火,而且蕊蕊還說:「我上次已經得過了,這次就讓給別人吧.」我是也很隨意,也等著看這事後來會如何?最後她到了快要比賽的兩天前才開始預備,想當然就是只能憑著自己略有一點的才華恩賜,熟練度大概只有七成,我還是很耐心的陪著她抱著耶穌腳練了幾遍,但過程裡她就覺得夠了,我心想妳說夠了就夠了呀,那我也學習Letitgo. 比賽這天終於來了,在女兒去上學時,我跟爸爸彼此討論,爸爸說:「我覺得心裡很複雜,當然會希望自己小孩可以得名(因為上次她很成功的上台講了一場根本佈道會的故事);但另一方面,又覺得她需要嚐點失敗的苦頭,希望她可以學到一些什麼.」結果上帝的計劃根本超乎我們所求所想,也讓我們更有學習,在育兒的里程裡,真的要學習時刻倚靠上帝. 這次女兒得了第三名,標準是前三名就可以晉級,但女兒跟另外一個同學同票,所以兩個人又要再被選一次,她就落選了.她被淘汰的當下,雖然還自圓其說:「我也是覺得這次應該要換別人晉級,因為我上次已經得過了.」我笑了笑,摸摸她的頭,「但是妳有點難過,對嗎?」她抱抱我,沒有說出些什麼,「無論如何,我們更需要去體會的是:在這過程中,我們到底學到了些什麼?」 就連爸媽也要學習禁止嘴唇,不是酸言酸語,而是謙卑的,帶你的孩子,好好的去面對失敗這堂課.卡先生說:「他們越早經歷失敗越好,因為越早經歷,越有韌性,越能快速地調整自己,修正問題、繼續前進.」 所以在隔天的早上,我們散步上學的路途裡,我代表跟女兒做了最後一次的對話,我帶著她討論在這次的比賽中,這次她學到了什麼?1.不要太驕傲,因為驕傲的背後,失敗正等著你.2.要做一個充分預備好的人,不要心存僥倖,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3.要時刻學習敬畏上帝.失敗了,也能因為上帝不墜入谷底;成功了,也知道有一位更大的,祂才是配得榮耀的.然後我們一起禱告,我跟先生就把這故事收進記憶寶盒裡,絕口不再提昨天落選的事,下一站:「全家一起陪弟弟預備說故事比賽,姊姊已經預備好要成為最佳訓練員了呢.」很好的心境轉變吧,感謝主! To,親愛的蕊蕊 不得不說,我們都看得出來呀,妳還是有才華恩賜的,不然怎麼可能隨便預備個兩天,就可以接近晉級的邊緣,但我們盡可能的不放大這些,才能幫助妳好好的對焦,對齊在上帝為妳預備的每堂功課裡:「勝不驕、敗也不餒.」人生中還有太多比賽等著妳,妳也不會因此停在這裡,更重要的是:「如何在這場名為人生的長跑裡,能保持永恆的信心,繼續往上帝的旨意奔進.」跑的人很多,得獎賞的只有一個,我們願妳越早明白越好、越早看透、越早學會,願上帝帶領妳,不偏左右的,走在祂的心意裡.「...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裏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腓三13~14) 後來,弟弟連故事講都沒講完,就謝謝大家了.可能是理解也沒有這麼好,可能是口語表達沒有姊姊這麼厲害,跟姊姊不一樣,我們全家人又是演又是跳的,但都沒有用,不過也是一種對弟弟更多的發現,而且我們也明白了無法用同樣的標準去對兩個獨一無二的個體,然後我們就豁然開朗了,覺得在這一堂參賽的課裡,我們像是被上帝教育著:有人這個強,有人那個強,但兩樣都好.只要我們能發現自己的孩子在哪裡好,然後引導他們找到命定,那就好了. 然後,文章的尾聲,我又要講另外一個故事了,是關於爸媽的挫折,還有得到的解答.這次蕊蕊又參與了一個甄選,而這個甄選我只能說我們都算是自信滿滿的,但因為我們被居隔,所以有個變通方式就是我們可以用錄影的,我們也是信心滿滿,覺得呈現的成果還不錯,最後她當然沒有被選上,老實說她一點都沒有覺得很難過、很失望,反倒是我跟爸爸,我們認真有點sosad.但馬上的就開啟了與聖靈的對話,是不是我們也在不經意中,把孩子變成一個自己成就的指標了,不要這樣做,要讓孩子為神而活,會有起有落,但不要迷失,不要去在乎世界上的成功或失敗,而是要去在意上帝的心意為何. 比賽這件事本來就有得有失,有輸有贏,放大人生的格局,那就沒這麼大不了,而人生就是在一個又一個的里程中堆積起來的.也許當下會有點遺憾沒錯,因為努力了卻失敗了,但其實也沒有關係,最重要的是我們都一起在這個過程裡面:學懂得些什麼.而無論如何,孩子不是我們的成就來源,我們的成就來自於我們所倚靠的神如何帶我們走每一步,而妳的好或者不好,都只要做一件事:「全力以赴、對妳的天父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