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張舜雨職能治療師.編輯:牛廣妤職能治療師「老師,他平常在學校跟同學玩都會動作太大,不小心傷到人家!」「老師,其實他不是故意的,就是有時候控制不住自己,講話太直接,或是弄到別人,不知道怎麼跟別人玩......」「老師,他在學校都自己一個人玩,也不想跟其他人互動,怎麼辦?」社交發展是社會化的一系列過程,從家庭開始,乃至學校各個不同階段,都有不同的適應挑戰!孩子能在社會或團體內建立行為規範,逐漸穩定情緒調控能力,並發展出良好的人際關係以達到環境適應是很重要的喔.影響孩子社會行為發展的因素♦自我概念:是否有自信與人交往,處理互動時遇到的人際狀況.♦認知發展:能否理解語言、情境和模仿他人適當的行為.♦同儕效應:是否有足夠的機會模仿並學習互相照顧、妥協、忍讓、輪流、等待、分享等等經驗.♦父母的教養方式:學習適當的放手,讓兒童培養自我照顧、與人相處,遵守規定等等,以逐漸增加其獨立的能力.♦學習模範:家庭與學校的大人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和行為均是孩子的模仿素材.♦環境:孩子從出生之後接觸到的第一個社會化情境即是家庭,外在環境刺激也會影響孩子的互動發展.♦適應能力:對於不同情境的適應能力,例如從家裡外出到不同場所遊玩、就學學習等等.♦情緒控制:和他人互動時,可以產生適合的情緒變化以及控制,不會容易生氣、大哭大鬧等等不適當的表現.老師,我的孩子在社會行為發展上有慢嗎?孩子從出生之後,社交行為大致可分成以下發展歷程:一歲半前一歲半以內的孩子處於無法自律的階段,大腦還在成長發育,多以憑當下刺激做出直覺生理反應,缺乏內在控制,對於要遵守規則和了解周遭環境是有困難的.所以在這個階段以奠定行為學習基礎為主.一歲半~三歲半一歲半至兩歲多的幼兒開始學習基礎的自我照顧,如進食、如廁,也出現部分自我控制表現,並從這些互動中感受到和人一起做某些事情的成功喜悅、以及經歷失敗時產生的羞恥.除此之外,孩子伴隨語言發展逐漸改變與人的互動模式和自我思維,互動中多了角色模仿、角色學習和社交禮儀.互動場所也從家庭擴張至社區或學校,並學習團體生活的基本準則,如不可以打人、搶東西、要輪流分享等.不過兩歲左右的幼兒喜歡自己做決定,常會有唱反調和鬧情緒的狀況,雖然知道大致規則,卻難自發性遵守.三歲~四歲三歲多的幼兒進入幼兒園後,已經建立了一套生活常規,像是知道吃飯前不可以吃點心、別人的東西不可以亂拿等,也慢慢減少刺探行為,願意去遵守規則,但還是需要他人提醒或協助.這時期的孩子也比較可以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學習用比較可以讓其他人接受的方式來表達情感,如:擺出臭臉表達不悅、生氣跺腳來取代直接躺在地上大哭大鬧.四歲~五歲此階段的兒童可不需提醒下遵守規則,以遵守規範的好表現獲得家長或是老師的認同.孩子這階段可以意識到自己的責任,學習去幫助別人、對於自己的錯誤會產生內疚的情緒和主動道歉.五歲~六歲孩子已經可以掌握群體相處的基本技能,例如說和其他孩子一起分工合作,甚至玩競爭性遊戲,非常著重公平和原則.此外,也會觀察不同環境的不同規範,並樂於去遵守.六歲之後孩子逐漸從他律變成自律,更明白規則是人定的,只要大家同意便可更改.「老師,我的孩子在幼稚園容易跟別人爭搶玩具,就會生氣打人,我應該怎麼辦呢?」當孩子發生爭搶時,除了提醒制止不當的動作外,我們可以建議孩子一起共同分享玩具,設計小遊戲讓孩子一起玩,又或者讓孩子練習輪流等待,想玩的話練習主動提出詢問,讓孩子練習不同的互動方式,身體力行教導孩子應該怎麼互動是最適合的喔!孩子在每個階段都會遇到不同情況、不同程度的適應不良,家長要建立起耐心,引導孩子如何表現出適當的社會行為和情緒調適.若孩子在社會互動上產生持續性的行為問題,需盡早尋求專業人員進行諮詢及評估,一起帶領孩子做出適當的社交互動行為,協助孩子適應團體生活,與同伴們快樂遊戲.-更多專業文章&預約職能治療療程官網 https://www.tree-ot.com/臉書 小樹居家職能治療所|小樹兒童工作室 FollowIGtree.ot 本文由<小樹居家職能治療所>授權,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