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宓和先生都處於打拼工作的壯年期,寶寶白天都是由外婆照顧.長輩疼孫,從孩子出生開始,就養成要抱搖睡才安穩的習慣.外婆的抱睡是從頭到尾抱著寶寶睡,完全不放上床.入睡時抱著搖著寶寶,睡著之後也放不下來.而長期抱搖睡孩子,外婆的脊椎問題惡化,得動手術了.小宓決定趁外婆動手術期間,留職停薪找好眠師諮詢,徹底解決抱睡的問題.抱睡是華人非常普遍的哄睡方式,通常抱睡還會參雜著些許的搖晃.對於小寶寶來說,有節奏的抱搖,就彷彿回到媽媽肚子裡頭,在羊水包覆下,媽媽走路活動時些微搖晃的感覺.這不只是幫助寶寶容易入睡,也是安撫寶寶的方式.我相信所有的父母都有經驗,當新生兒哭鬧時,我們會下意識地抱搖寶寶,幫助他們恢復平靜.這種育兒方式,在早期延伸替代爸媽雙手的「搖籃」,所以說入睡前的歌曲叫做「搖籃曲」,不是入眠曲、雙手曲嘛!而現代則有「電動搖床」,電動搖床解放爸媽雙手,但是價值不斐,有品牌的要五六千塊,卻只能使用幾個月而已(有些寶寶還不買單).抱搖孩子是很自然且有效的安撫方式,著名的5s安撫法,還有好眠師的茶包法,都有包含「些許搖晃」.這是模擬寶寶在媽咪子宮內,走路些微晃動的狀態,讓剛來到這世界的寶寶,有重回子宮的感覺,讓寶寶平穩下來.對於小月齡的寶寶來說,抱睡也可以抑制驚嚇反射,寶寶比較不會因為驚嚇反射而醒來,睡得更安穩.但是,抱搖睡的寶寶,隨著月齡長大之後,容易面臨幾個問題:在搖晃的環境雖然容易入睡,但如果睡眠中持續搖晃,會很難進入熟睡期好眠師曾經嘗試挪威的臥舖夜車,一路上搖搖晃晃,結果隔天醒來精神好差,完全沒睡飽,有些爸媽會發現,寶寶容易在汽車座椅、推車上入睡,而且還必須是「行進搖晃中」.但是在移動環境中的睡眠,寶寶卻不容易進入熟睡眠,睡眠品質比較差.就是類似的狀況.寶寶長大,照顧者抱不動了這個不多做解釋,孩子越大,照顧者抱搖哄睡會越吃力啊!抱搖睡的孩子,容易「一放床就醒」這是小宓寶寶遇到的問題,外婆曾經嘗試過哄睡後放床,但只要一放床,寶寶就會哭鬧醒過來.主要是因為寶寶感受到「環境變化了」,當周遭環境變化時,內心會害怕不安,醒來看看發生什麼事情.睡眠週期轉換時,寶寶發現自己不在照顧者懷裡,會哭鬧醒來這個情況跟第三點類似,有些寶寶在熟睡時沒有察覺被放到床上,但是在睡眠週期轉換時,處於淺眠或半夢半醒狀態,發現周遭環境不同了.試想,如果大人在入睡時,躺在自己的臥房床上.但醒來時,卻在客廳.你會不會覺得莫名其妙,想知道發生什麼事情精神都來了.對寶寶來說,這樣的驚嚇第一反應就是「哭泣」,呼喚爸媽來回到他入睡時的「狀態」,也就是我們的懷裡.以上的問題,其實會回歸到自行入睡的核心,就是在入睡、接覺狀態都要保持「環境的一致性」.這也是為什麼不建議抱搖哄睡寶寶的原因,即便在小月齡時期難以避免,但也應該要隨著月齡增加,轉換成其他入睡方式. 延伸閱讀(導向好眠寶寶官網):自行入睡的概念及技巧(上篇)、自行入睡的概念及技巧(下篇) 如果不抱著孩子睡,會沒有安全感?關於抱搖睡有個迷思,是爸媽認為這樣才能帶給孩子長期的安全感.好眠師聽過非常多的爸媽,告訴我自己的孩子是高需求,如果沒抱著睡就會哭鬧,會沒有安全感.其實從孩子的角度來看,持續的抱搖睡反而不容易建立長期安全感.當孩子有時候醒來是在爸媽懷裡,有時候在床上,沒有統一的作法會讓寶寶混肴.寶寶注重秩序和熟悉感,照顧者要儘可能提供一致性的作法,不要讓孩子摸不著頭緒,不知道你何時會走掉.這種無法預知照顧者會不會在身邊的狀態,有時候會延伸為「頻頻夜醒,確認爸媽在身邊」或是「抗拒入睡,害怕睡著之後照顧者就不在了」講現實點,我們不是古代貴族,有人專職24小時照顧孩子,很難一直抱著孩子睡覺,不用做其他事情啊~另一個影響因素是我在學習正念睡眠時,所意識到的.有些寶寶之所以被認為「高需求」,是因為父母的內心有「寶寶要被抱著才能睡」、「如果哭泣就會造成心理傷害」的信念.我在諮詢時發現,某些被認為很難搞很難睡的孩子,並非真的難睡.只要提供適合的環境、作息和入睡方式,當養成習慣之後,他可以睡得比其他孩子還要好,白天更愛笑且有精神.這類型的案例常常是因為爸媽有「如果沒有我,孩子無法入睡」或者是「哭泣等於被遺棄」的信念,這些信念像是種子一樣長在我們心中,成為育兒的恐懼和阻礙.在我們面對孩子的睡眠問題時,就會直接連結「孩子是因為沒有安全感,才會睡不好」的想法.看到育兒版上有關於睡眠問題的討論,常常在還不知道文主實際的問題時,都會有人留言「寶寶睡不好,就是因為沒給夠安全感啦」.這樣的觀念像木馬程式一樣藏在很多人心中,也間接造成新手爸媽無形的壓力.彷彿這些爸媽做得還不夠,沒有提供足夠的安全感,才會讓孩子睡不著,真的是沒有必要再苛責已經睡不好的爸媽了呀!難道父母不能抱搖孩子嗎?寫到這裡,可能會有另一派的人跳出來說「孩子就是不能抱,不然會養成習慣啊!」且慢,好眠師並非提倡不要抱小孩,我認為要常常有這樣的肢體接觸,讓孩子感受到我們關愛.我自己就超愛抱寶寶,享受把孩子摟在懷裡的感覺.我的孩子快五歲,至今還是三不五時親密的擁抱,外加「我愛你,啾啾」的肉麻爆表.想想看,能這樣抱著孩子,彼此粘膩的時光又有多久呢?當寶寶哭泣時,我們當然還是可以用抱搖的方式安撫小孩.但重點是,要理解哭泣背後真實的需求,而不是一昧地用抱搖來安撫.平常即便孩子沒哭泣,也多多擁抱孩子,擁抱並非只是安撫孩子的利器,也是平常的互動方式.如果爸媽擔心抱孩子會養成習慣,而總是哭了才抱.久而久之,寶寶會有「想要爸媽抱我時,就哭泣爭取」的錯誤連結.父母平常就要和孩子有足夠的肢體接觸,也營造長期且有愛的家庭氛圍,來建立穩定的親子關係.而不是把抱搖當作入睡的工具,讓孩子養成睡覺就得抱著的習慣,彼此都累垮.回到父母心中信念的種子,請告訴自己「當我想展現對孩子的愛,就大方地擁抱他」.我們的擁抱是出自於純粹愛的悸動,而不是害怕孩子哭泣的恐懼.同樣的行為,源自於不同的信念,這兩個信念分別代表著「愛」與「恐懼」.我們要種下愛的種子,而非恐懼的種子.這個種子會左右父母育兒的判斷,也影響著孩子怎麼去看待「睡眠」和「親子關係」.關於戒除抱睡的方法,我在好眠學苑課程裡有完整的說明、詳細的步驟.如果操作遇到疑問,也歡迎在學苑平台中提出來,好眠師會親自回覆.歡迎加入好眠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