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今天已經有出現一名感染新冠肺炎之後併發兒童多系統發炎症侯群的小朋友.提醒家長它的症狀跟川崎氏症的表現非常類似,目前致病機轉尚未完全明瞭,被認為可能是新冠病毒感染後的高強度炎症反應所造成的遲發全身性多器官損傷.發生於新冠肺炎感染後的2到6週,冠狀動脈異常的比率約10-50%,併發休克的比率高達3分之一以上,死亡率2%,罹病率約萬分之三.美國案例中亞裔族群的比例低於3%與川崎氏症好發於東亞種族的趨勢正好相反.病童通常年齡較大,平均年齡大約7-10歲,而川崎症主要侵犯五歲以下的嬰幼兒.如果確診新冠肺炎之後的二到六週出現發燒≥3天加上下列5種症狀至少2種以上就要特別注意:1)皮膚黏膜症狀:如皮疹、肢體腫脹、草莓舌、非化膿性結膜炎2)血壓降低或休克3)心臟相關問題(心臟超音波或肌鈣蛋白/腦鈉肽升高):心臟功能不良,心包膜炎,心臟瓣膜炎或冠狀動脈異常4)凝血功能(如PT、PTT、d-dimer)異常5.急性腸胃道症狀(嘔吐、腹瀉、腹痛)而川崎氏症也是全身血管發炎疾病,目前病因也是不明,可能和一些感染或免疫反應有關.好發於5歲以下嬰幼兒,台灣5歲以下幼童發生率每10萬人每年就有25人,尤其容易侵犯心臟的冠狀動脈,不及時治療有20%會引起冠狀動脈瘤,1到2%死亡.急性期注射高劑量的免疫球蛋白並給予阿斯匹靈,恢復期繼續給予低劑量的阿斯匹靈至少2個月症狀包括發高燒至少5天以上加上5項症狀:1.雙眼眼白充血(沒有分泌物)2.頸部淋巴結腫大(直徑至少1.5公分)3.草莓舌及嘴巴乾裂4.四肢和軀幹出現皮疹5.手腳紅腫或在發燒後的第2週開始會有手腳脫皮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