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問,所有身為父母的人:「你們從小到大真的所有事情都願意和爸媽說嗎?」如果不是的話,那為什麼有那麼多父母追求和兒女無話不談呢?孩子的確有一個時期是喜歡和父母分享大小事的,我常遇到青少年的家長告訴我,「我的小孩國小時每天回家都很愛跟我說她/他在學校發生什麼事,但上國中以後就變了.」這句話背後實在有太多可以吐槽的地方,但不行,因為我以後也會走上這條路,現在我得趁自己旁觀者清搖醒家長,以後才能用案例打臉我自己.若有人開始覺得孩子似乎有事沒跟自己說,那只是因為以下的狀況,真的不必過度連結孩子開始學壞或準備和父母切割了.(當然分離是遲早的事,但老實說也還沒那麼早.)1.愈小的時候和爸媽說話比較不會被唸相信所有人都明白,與沒有利害關係的朋友聊天,比較能夠放心暢談.小孩也是一樣的,國小或幼稚園時期,課業壓力較輕、自主性較低、自由的空間較小,生活重心還是以家人為主.不管聊什麼話題,父母親的包容心都比較高,因為孩子上放學大體上還是在父母的掌控範圍中.也因為沒有升學壓力,對功課的要求相對較低.此時,對小孩來說,爸媽你們是「沒有利害關係的重要他人」,分享自己的私事不會造成損害.大部分的父母,在這個階段也還能扮演不錯的傾聽者.2.你以為的無話不談其實都是篩選過的內容進入諮商的個案雖然滿多會伴隨親子或家庭困擾,但也有親子關係良好的.然而無論和不和睦,幾乎所有個案(成人/兒童/青少年皆是)對心理師說的話,都有一定比例不會對父母說.理由不用我說,只要想想自己為什麼沒有每件事都告訴自己的父母,應該也可理解一二.(1)怕父母擔心:不希望被父母知道自己不好的那一面,不想讓父母替自己感到難過.自己可以消化的話,就讓這件事過去就好了.(2)怕被父母唸/罵:覺得事情會遭到負向的評價,不但會挨罵、受到懲罰,甚至在父母心中的形象還會受損.(3)講了也沒用:認為父母對這件事是幫不上忙的,或擔心父母介入造成反效果.此外是,講了每天要被追問進度、追問細節,徒增壓力與煩惱.(4)爸媽聽不懂:時代的隔閡使我們不見得能夠理解孩子的某些價值觀或喜好,話題若沒有共鳴,那麼挑人講也是正常的.當然,孩子也會挑父母能有共鳴的事情來跟你分享.(5)爸媽不會保密:小孩十分看重的事,卻被爸媽視為笑談在叔叔阿姨面前說出來.眾人哄堂大笑,身為小孩的你卻羞赧不已,這種經驗應該大家都有過.我自己當了父母,也很明白這種分享兒女趣事的幸福(紓壓)感.但說真的,如果你的孩子有跟你抗議過,那你真的該放在心上.3.就是純粹不想講在幼兒時期,父母或主要照顧者是孩子的重要他人.但隨著年齡增長,同儕、師長、主管等就會加入孩子的人生中成為其他重要的存在了,而孩子也透過這些人來形塑更多的自我認同.因此,某些事情與父母以外的人分享,會變成更有價值的事.其二,心理發展階段中,人類的整個發展歷程都在朝向自我的建構、探索與整合前進.成長到某個階段,會慢慢長出一個自我的空間.有些經驗、感受,我們只想保留在自己心中.若是孩子能夠學會與自我對話(不管是好事、壞事,透過寫日記、偷偷有一個自己的平台、自言自語等等),這會是非常好的發展.因為生命中能夠陪伴自己到最後的人,始終還是自己.回到自己身上,對於孩子逐漸地不對自己無話不談,你在焦慮的是什麼?這絕對是父母的功課,而不是孩子的.另外,若希望孩子無論如何都能夠和自己維繫住親密感,或是當他們隱藏心事時,藏的不是那種會出大事的事情,我鼓勵所有的父母都該學習「如何傾聽」.若你是個好的傾聽者,而你也願意尊重他有保守秘密的權利,其實不必太害怕,因為多數孩子還是會將父母視為最優先的傾訴對象.本文由<心的自由-朱羿靜諮商心理師的雜思雜記>授權,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