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時體重2460公克的小文來看兒童生長發育專科時已經12歲,身材相當瘦小,僅有130公分、24公斤;聽小文的媽媽說,小文飲食狀況不好、愛偏食,也不愛運動.但明明爸媽的身高體重都很標準,實在不懂到底哪裡出了問題?另一個出生體重也不到2500公克的小華是在10歲時被媽媽帶來診間;媽媽本身不高所以擔心孩子也長不高,因而提早來做檢查;經過醫師評估,小華有點早熟跡象,這也表示如果不做一些努力,可能日後的身高也不會太高.低出生體重兒,身高輸在起跑點說明上述兩個案例時,高雄馨蕙馨醫院兒童生長發育內分泌科主任溫美紅點出關鍵,「出生體重不到2500公克的低出生體重兒,在出生時就已經是生長曲線的低標了,如果成長過程中營養均衡、睡眠充足且有運動,只要沒有潛在性的疾病,大部分的孩子都在兩三歲之內慢慢追上平均;倘若兩三歲內沒有辦法追上去,生長曲線始終是低於第三百分位、或者有愈掉愈低的現象,或一年內長不到4公分,就要及早做評估並追蹤,才有辦法幫助孩子成長發育.」小文就是典型營養不好的孩子,且在成長過程中生長曲線都低於第三百分位,卻沒有及早接受兒科醫師追蹤治療,導致現在骨齡已經沒有成長空間,相當可惜.而小華幸虧是早一點點帶來求診,再接受性早熟治療、加上生長激素的治療後,已經從原本就診時的145公分,青春期時便長到165公分.60%低出生體重兒,生長激素分泌較正常孩子少根據109年國健署出生通報統計,每10個新生兒中就有一個屬於低出生體重兒,原因除了來自母親本身的胎盤問題、心血管疾病、抽菸、子宮肌瘤或有感染等,媽媽生育的年齡過大或過小也有可能生出低體重兒;此外,若胎兒本身有遺傳性疾病、代謝性疾病或有染色體異常、多胞胎等體重也容易比較輕.溫美紅醫師表示,約有60%左右的低出生體重兒,一天分泌的生長激素的量,與正常體重孩子相比確實有偏低現象,「而很多父母所關心的成長發育問題,有一部分是與生長激素分泌有關.」不過她也強調,孩子的生長基礎還是營養、睡眠與運動這「三寶」;當然,要長高也與體質及父母遺傳有關.「可以求助小兒內分泌科,進一步檢查看看是否有生長激素分泌問題,有機會及早借助治療來幫助孩子成長.」她提醒,孩子出生後,父母可以根據寶寶手冊來追蹤孩子的生長發育,同時要給予足夠的營養、睡眠及運動,倘若追蹤時發現孩子在四歲前的成長曲線表現得都不好,可以評估並看是否需要接受治療,慢慢累積身高才有辦法追上標準的曲線內,千萬不要空等,否則到了青春期,甚至生長板已經關閉後,再要讓孩子長高就來不及了. 高雄馨蕙馨醫院兒童生長發育內分泌科主任溫美紅 此衛教資訊由台灣諾華協助刊登TW220609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