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聽佐編茶水間的Podcast,有一集剛好邀請到一位三寶媽談人生經營哲學,節目斗大的標題是:「找到讓你願意早起的理由」對於每天早上起床都充滿厭世感的我來說,拜託~能睡到自然醒,才是我的夢想好嗎? 壓根沒過想要挑戰早起.假日孩子如果自行早起,必須開啟靜音勿擾模式,不然媽媽可能隨時會火山爆發,最好別來吵媽媽,愛怎麼玩隨便你們玩. 我忍不住好奇,究竟是什麼理由讓人願意早起,早起已經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了,而且願意早起的這個人,還是三個孩子的媽!!! 實在太令我感到驚訝,便開啟節目聽下去了.節目的一開始,聊到了日本人的生活哲學IKIGAI,IKIGAI是日本人用來描述生存意義跟喜悅的詞彙,「iki」代表著「生命、生活」;「gai」則用來形容「價值」或「意義」,結合在一起的意思是,找到生活的價值與意義. 不只是生活幸福,而是活出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很幸福的人,有心愛的老公和孩子在身邊,但也必須說,我覺得自己還沒找到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偶爾也會有價值感低落的時刻. 在公司的體制下,每天被數字追著跑,被數字綁架,明知道結果是中立的,不免還是會把自己的價值跟業績劃上等號. 聽到三寶媽在節目中分享,她一開始其實也是一名上班族,在所謂的「幸福企業」上班,福利好,薪資高,收入最好的時候,甚至月收入百萬,但那段時間卻也是她人生最低潮的時期,「幸福企業」並沒有帶給她幸福,每天早起上班,都有一種被靈魂背叛的感覺,身心靈陷入極大的痛苦. 所以她毅然決然辭去人人稱羨的工作,決定重新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找到讓自己願意早起的理由. 聽起來很「心靈雞湯」的分享,卻帶給我不同方向的思考. 「你渴望過著什麼樣的人生?」「你真心想要擁有什麼樣的生活品質?」以終為始的思考,先想想最後想要達成的目標和方向,才能決定下一步該怎麼走?人生該如何過? 尤其是當媽媽的角色和職涯發展衝突時,不該只是二選一的選項,而是盡可能創造出更多不同的選項. 在翻譯<媽媽不只是媽媽>這本書時,曾被書中的一段話深深打動:成為母親之後,和孩子在一起時,「我」並不是真的「我」;但孩子不在身邊時,「我」也不是完整的「我」.身為母親的我們,總會像這樣在內心反覆糾結著,在過程中跌跌撞撞,才終究學會過自己的人生. 母職的角色有時會讓人覺得失去自我,卻也是重新找回自我的開始. 前陣子和編輯好友聊天時,她為這段話下了新的註解,她告訴我,現在的她覺得和孩子在一起的「我」,也是真正的「我」,她很喜歡這樣的自己. 我聽了甚是感動,很多時候,母親的選擇,並不是為了孩子「犧牲」,而是我們自己也「想要」這麼做. 想要好好陪伴孩子,想要好好體驗生活,想要靜靜地守護著心愛的家人,而不是在職場上拼搏,闖出名號來. 只是剛剛好因為是「媽媽」,這些「選擇」被放大解讀成「犧牲」,但回過頭來,其實要看作出選擇的當下,我們是抱著怎樣的心境?是甘之如飴?還是迫於無奈? 不管怎樣,都要記得,犧牲並不會為孩子帶來幸福,而是要優先選擇讓自己幸福.不浮沉,才能踏上幸福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