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Heho親子)在全球疫情陸續進入「下半場」之際,目前台灣是疫情還處在高峰的國家,兒童染疫率也在10%以上.兒童染疫後如出現腸胃道症狀,中醫師教你如何調理疫後受損的脾胃,幫助孩子恢復食慾和健康.在這波疫情中,兒童感染Omicron變異株的症狀,與成年人有些不同,除了常見6大症狀:喉嚨痛癢、發燒、咳嗽、流鼻水、鼻塞、頭痛以外,也多見腸胃道症狀,包括:反胃、腹痛、腹瀉.小孩在發燒及伴隨嘔吐、腹瀉症狀時,一定要注意預防脫水,但是在讓小孩補充水份時,宜分多次小口飲用,勿「牛飲」短時間大量飲水,易造成水飲蓄積腸胃道,刺激胃部產生更加不適的症狀.(圖:Heho親子)病後更要預防「食復」發生在門診中陸續看到一些父母,因為小孩在這波疫情病癒後,爸媽都心疼孩子折騰了好幾天,好不容易燒退、胃口變好了,這想說可以好好補一補了,一連幾頓炸雞、義大利麵、披薩,結果導致低燒及腸胃道不適的症狀反覆出現.這種現象在中醫裡叫「食復」.「食復」最早見於<黃帝內經>.<內經>說:「病熱少愈,食肉則復,多食則遺,此其禁也.」大意就是說外感熱病後盡量減少吃大魚大肉的飲食.中醫學上「食復」概念,是指病癒後大吃大喝或攝取太多高熱量、難消化的食物,容易導致病情復發,這時就會讓小朋友的腸胃道不順暢.因為生病後,脾胃運化能力尚未完全恢復,如果這時候吃高熱量或過度營養的食物,反而容易導致食積、進而化熱.(圖:Heho親子)烤炸食物或甜食都不適合病後脾胃油膩、加工過的食物易導致食復,如燒烤、肥肉、乳製品這些類型,特別是兒童,因為中醫小兒生理特點,臟腑嬌嫩,脾胃易虛易實,功能尚不健全,但由於其生長發育迅速,所需的營養物質相對於成人要多,因此,小兒的脾胃負擔也就較成人要重.所以小兒更容易出現「食復」現象.當孩子感冒發燒初癒時,如果父母太心急,一味地讓孩子多吃多喝,過度的強調高營養,則會加重脾胃負擔.因為高熱量食物往往超過了孩子脾胃的運化能力,飲食積滯,腸胃道卡住了,就會演變成其他腸胃道問題.病後飲食的脾胃照護,要利於脾胃功能的恢復.飲食宜溫和、清淡、少食多餐、富營養而易消化,烹調方法上以蒸煮為佳,例如小魚粥、蒸蛋、蓮子粥等都是不錯的選擇.之後,隨著孩子身體狀況的恢復以及食慾的增加,則可以逐漸增加一些能量、熱量高一點的食品,像是乳製品、瘦肉、海鮮、堅果等.但對平時患有哮喘、濕疹等過敏性疾病的孩子,病後則不宜過早吃水果吃及甜食,以防食後過敏導致舊病復發另外,從中醫角度講,感冒發燒多易耗傷陰液,所以病癒後還可適當食用一些具有生津養陰的食物,如百合、蓮藕等食物.(圖:Heho親子)勿製造長期「痰濕」的腸胃狀態「痰濕」是中醫獨特的抽象概念,不是指喉嚨是否有痰、身體是否水腫的意思.痰濕是由於脾胃運化差,吃進去的食物和水液無法好好被消化代謝,而產生以黏膩、重濁為特點的病理性產物.痰濕的特性會聚集於體內妨礙氣血運行.小孩若染疫後腸胃功能,胃口一直無法恢復,一直持續的疲倦,可能因原先脾胃較虛弱,生病後又耗損脾胃無法自行運化復原,或是飲食偏差導致的食復,產生脾濕濕困,這時可藉由中醫辨證調理,先建立中焦脾胃之氣,再調其升降運化、使其恢復運化的功能,氣機充足、清陽上升,自然胃口體力恢復,好的脾胃狀態才能有良好的免疫力.文/林琬翎、編輯/賴以玲、圖/蘇鈺婷※本文授權自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兼兒科主任林琬翎. 延伸閱讀:疫情間腸胃問題連連!反覆腹瀉、便秘?改善腸躁症靠「低腹敏飲食」保護寶貝不染疫,中醫教兒童防疫可以這樣做 本文由<Heho親子>授權,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