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鍾世明臨床心理師==================================弟:爸爸,姐姐踢我!姐:是他先打我的!弟:哪有,明明就是妳先的!姐:是你先的好嗎?弟:是妳先拿我的玩具的!姐:那又不是你買的!弟:爸爸,你看姐姐啦!•••••••••••••••••••••••••••••••••••••••••••••••這樣的場景,家裡面有兩個以上孩子的家庭中,是不是很常見到呢(os:其實是每天吧)!爸媽在孩子出現衝突的的時候,都怎麼做呢?「不準再吵,都給我安靜」「動手就是不對,兩個都去罰站」「再吵都不要玩了」「你們自己吵完再來跟我說」儘管這麼說了,孩子多半還是越吵越烈,或是下次繼續吵,如果,又看到專家說:「不能處罰」、「不能責罵」「不能禁止」、「不要介入」「要同理情緒」、「要放手」然後,終於爸媽就進入錯亂的狀態了,到底是要管還是不要管啊⋯⋯•••••••••••••••••••••••••••••••••••••••••••••••究竟該從什麼角度來看孩子間的衝突,又該怎麼幫助孩子呢?下面就從從正念、情緒、行為教養的整合性角度來提供爸媽一些小方法喔!正念呼吸先運用:如果,爸媽知道「三分鐘呼吸空間」(傳送門~爸媽累很大怎麼喘息)可以先透過專注呼吸的過程讓自己平靜一下!接著在你比較平靜時,告訴自己:其實你的做法都沒有錯的喔,請爸媽們一定要用不評價的方式,安心地接納自己每個當下的決定!衝突等級要評估:手足之間的衝突,就像每天都有可能遇到讓我們覺得不滿、不舒服的事情一樣,我們不需要每件事情都大費周章的去抗爭,否則真的是太辛苦了!我們需要的是把事情分等級,就像情緒事件一樣,如果孩子之間衝突事件最強烈的是10分,最低的是0分,7-10分的衝突事件,我們就一定要介入處理,4-6分的事件就在旁靠近觀察但不介入,如果是1-3分的衝突事件就省心點,放手去做自己的事囉!除此之外,爸媽在做衝突事件分級的時候,也可以邀請孩子一起參與,可以詢問孩子:「我發現你們現在在動手,我想確認你們是在玩,還是因為生氣而動手打架呢」,確認的過程,不但可以幫助孩子清楚的認識他們的衝突,也可以讓越演越烈的戰局暫停一下喔!介入準備要做好:如果,孩子間的衝突已經進入白熱化(7-10分),甚至出現肢體攻擊行為,這時候爸媽就一定要介入!但是,爸媽可能正在煮飯、打掃、洗衣…,也許正忙的不可開交,但是因為衝突等級太高,為了好好處理孩子的衝突,爸媽要做好放下手邊事情、或是把手邊事情換手讓另一半或其他人進行的準備,接下來才有辦法好好的處理喔!對話原則要掌握:常常聽到很多人說處理衝突爸媽不可以這樣、不可以那樣,這樣子很容易讓爸媽無所適從,讓我們帶著正念的不評價、情緒教養的情緒回應、以及行為教養的原理,來看看爸媽處理孩子衝突時,有哪些重要的原則~你可以要孩子「安靜」,因為安靜的氛圍比較能好好溝通,但是要記得「不是逼他壓抑情緒」對話練習:不可以生氣➡️你很生氣,但我需要你平靜一些我們才能好好討論你可以要孩子「罰站」,因為在站著的時候,可以幫助孩子避免更大的衝突,但要記得「用冷靜、負責代替處罰的字眼」!對話練習:給我去罰站➡️因為你動手打人,所以請你去站著冷靜和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你可以要孩子「不能玩」,因為不能玩可以暫停傷害和攻擊,但是要記得「強調不能玩的意義」對話練習:再吵都不要玩了➡️你們繼續吵下去就沒有時間可以玩了喔、我擔心你們繼續衝突會破壞玩具或丟對方,這樣只好都不能玩了你可以讓孩子「自己吵」,因為孩子自己有可能找出解決辦法,但要記得「前提是衝突等級要清楚」,6分以下的衝突,可以在旁不介入,衝突等級在7-10分,爸媽就得要介入喔!對話練習:你們自己吵完再說➡️你們現在吵架分數太高分,我要請你們停下來(7-10分)、我要請你們先好好討論看看怎麼解決,但我會在旁邊看(4-6分以下)情緒回應要優先爸媽介入處理的時候,千萬記得,面對孩子激動的情緒,說教、講道理不會有效,急著平息糾紛或急著解釋也會被解釋為偏袒,這時候的關鍵是情緒,在不牽扯到另一個孩子的原則上回應情緒,也就是回應個別孩子的內在感受或需要,像是:「你覺得委屈」、「妳覺得生氣」、「你也很想要玩」!衝突底線要強調:雖然情緒沒有對錯,但行為是有恰當與否的,原因是激動情緒導致的行為容易造成傷害,所以,在同理關心任何一個孩子的時候,同時也要跟他強調對方行為不恰當的地方,這樣可以讓孩子在過程中被同理、關心,也接收到對方是有不恰當的地方,同時也讓孩子知道可以生氣,但生氣的底線是不動手!可以試著這樣回應孩子:「妳因為生氣所以很想要打回去,但我想告訴你姐姐踢人確實是不對的」「你覺得不平所以踢人,我想讓你知道弟弟用搶、打的方式是不對的」•••••••••••••••••••••••••••••••••••••••••••••••總而言之,孩子間有衝突在所難免,爸媽如果能用對方法,好好引導,孩子會有機會在衝突中,好好學習對自己情緒的認識,好好學習如何溝通協調,解決問題,這才是我們希望孩子學到的喔!本文由<I•EQ愛互動>授權,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