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吃飯,媽媽就買果凍給你.趕快把飯吃完,我們去買果凍吧.」「你做到這裡,媽媽就買獎品給你.」「這次考試只要超過八十分,我就買電動遊戲機給你.」只要告訴不聽話又不肯吃飯的兒子會給他獎賞,馬上就能看見他認真吃飯的樣子.吃飯和讀書原本就是為了自己,但只要給過一兩次獎賞之後,現在就會乾脆想要以此來進行交易.「我做完這個能得到什麼?」每當聽到這種話,父母雖然會擔心自己的教育是否正確.但抱持著效果不錯,這麼做總比教訓好的想法,便會持續地給予孩子獎賞.對同理能力相對不足、自我主導習性較強的孩子來說,獎賞這個方式特別有用.「為什麼要做這個?」對於找不到理由的孩子來說,獎賞就會成為讓他們完成這件事情的名目,也會成為理由.雖然非常短暫,卻能發揮正向功效.再加上多用獎賞來養育孩子,似乎也不會毀掉他們,因此教育者和父母不須病態地遠離獎賞.但是要知道,在做任何事情時,以獎賞為中心行動的孩子都有些共通性的問題──如果持續給予獎賞,有些原本喜歡的事情,沒有給予獎賞就不願意做了.例如,有一位青年買了照相機外出拍照.第一次外拍時,他利用了寶貴的休假,也自己負擔了費用.即使拿著沉重的相機走了一整天,也會因拍照的樂趣而不知疲勞.回到家後整理著照片,還笑呵呵地說「下次還要再去」.但某天收到好朋友的聯絡.朋友問他是否能在孩子的週歲宴上幫忙拍照.因為是好朋友的請求,又沉迷於拍照的樂趣中,所以就過去拍了一下,同時想著拍照果然非常快樂,最後甚至還得到了一些錢.做著自己喜歡的事還能賺錢,感覺真是加倍幸福.其他朋友也聽到消息,所以開始接二連三地受到邀請.像這樣出去拍了兩三次後,某天得到的報酬明顯較低時,心裡就會突然覺得有些奇怪.原本不管有沒有錢,只是作為興趣外出拍照的,現在卻開始覺得沒收錢拍照就不合理.這和我們孩子在得到獎賞所經歷的過程是相同道理.吃飯吃到一半,開始做起其他事情拖時間時,只要媽媽給了幾次果凍作為獎賞,當天的表現就會很好.但從某一刻起,孩子只要沒有果凍就不肯吃飯.如果孩子問「我吃掉這個能得到什麼?」時,請告訴他「吃飯是為了你自己好,是一件快樂的事」,停止獎賞,並讓孩子了解吃飯的原本樂趣.雖然請孩子跑腿是一件好事,但如果在跑腿後持續給予獎賞,說不定就會在不久之後「旼俊啊,你可以來幫媽媽一下嗎?」這樣的日常對話中,聽到「我幫妳的話可以得到什麼?」這樣的回答.雖然看不見孩子努力是個問題,但每個行動都給予獎賞,就很難告訴孩子作為共同體的一員,也有事情必須該由他做的感覺了.如果孩子參與家務,這是作為家庭成員該做的事情,所以當然不用獎賞.但如果反覆給予獎賞,孩子就會在某個瞬間產生「我做家事就是為了獎賞」這樣的錯覺了. 給成長中的家庭一句話請這麼告訴詢問「我做完這個能得到什麼?」這個問題的孩子:「這是你身為家庭一員該做的事,所以不會有獎賞喔.」 本文出自 崔旼俊<給不小心又對孩子大吼大叫的你>,采實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