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來伸手飯來張口,孩子缺少「生活」體驗學齡前的孩子最重要的學習目標就是「建立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所以在幼兒園中安排的活動,一定有教導小朋友整理書包、擦桌子、收拾玩具等等的工作,為的就是幫助孩子能夠用自己的身體完成一些基本的生活自理工作. 現代人因為生得少,所以通常都把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孩子可以「聲控」家中的大人,得到所有的「服務」,幾乎不需要自己動手做事情.但這對孩子來說,其實不是一件好事情,因為缺少了體驗生活的經驗,練習「自己完成」的機會,也無法感受到「爸爸媽媽好辛苦」.自己獨立動手完成,建立孩子的成就感和自我認同學齡前的孩子需要「從做中學」,用身體實際操作,學會各種能力.每天規律的練習,能讓孩子更加熟練之外,也是「意志力」的鍛鍊,養成固定的生活自理的習慣,上小學之後孩子比較不會懶怠、被動,也比較不會推脫各種工作. 此外,讓孩子能夠「生活自理」,也是一種「獨立」的象徵,表示孩子不需要再依賴成人協助,而可以幫助自己完成一些簡單的照顧自己的工作.在生理上孩子透過做事情的過程,不斷練習使用自己的身體,然後增進「身體能力」,因此,每天的日常生活就是幫助孩子「發展」最好的時機.在心理上則象徵著「我可以自己完成」,是自我認同、成就感很重要的來源.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分化」是必要的發展歷程,也就是孩子必須不依賴大人,可以「獨立」完成一些簡單的生活自理工作.如果缺少分化、獨立的過程,孩子就可能出現各種行為問題,孩子需要經驗「獨立完成」這樣的成功經驗,建立自信,在日常生活中也有每天的生活目標.練習生活自理能力,日常生活就是最好的時機不同階段的孩子可以給予適合他們的「任務」,每天帶著孩子練習自己「做」.兩歲左右的孩子可以在每天外出散步、活動之前,請他們自己準備好外出用的帽子、水壺、背包,練習自己穿襪子、鞋子.回到家之後也帶著孩子「一項一項的」將物品歸位:鞋子要放在鞋子的家,送帽子回家、送水壺回家,最後送背包回家.如此一項一項的做,而且每天都規律地按照順序處理,兩歲左右的孩子就能記得每樣物品固定的位置,並且逐漸能夠不需要提醒,自己完成.這個練習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後立刻就能派上用場:每天早上出門上學之前,固定請孩子將自己上學的物品都準備好,放進背包.到校之後,老師會請孩子練習將每樣物品放到固定的位置,也會請家長在孩子放學後,陪孩子練習整理自己的書包,將餐袋、水壺、髒衣服都歸位. 這些是很簡單、基本的生活自理工作,可以很輕鬆地從孩子小的時候就建立「照顧自己的習慣」,孩子有能力在上學、出門前,準備好自己需要物品,放學、回家之後,也能夠整理好書包、外出用品.孩子越大越能獨立主動做好這些工作,爸爸媽媽不用跟前跟後,或者抱怨孩子老是一個口令一個動作. 學業能力的基礎在生活自理能力,把握學齡前的關鍵期在學齡前孩子很容易「塑形」的階段,幫助孩子建立這些生活自理的能力,規律的生活習慣,孩子越大,就越能獨立處理好自己的日常生活,能夠提升學習、課業的專注力、學習效率,爸爸媽媽也會輕鬆很多喔! 加入「夫人人生」官方Line就能進行「免費諮詢」所有讓你困擾的育兒、教養問題通通讓你問到飽!